干货套瓷经历分享:记录以SCI搞定日本导师
这个题目早就想写,但是又觉得工作量不小,一直犯懒。前些天,有口腔同学回帖询问留学的事,想想就先更新一期经历。后续会有补充~
主要内容如题,这个话题其实涉及到考博、留学和论文投稿写作@丁香通讯员 。因为是在论文版块,我会倾向于讲SCI在这里面所产生的作用。另外,此帖着重讲述套瓷经历,技巧会有一些涉及,但不具体阐述。
日本套瓷,前后搞定教授的总共有4所学校:东京和京都大的临床医学博士,东北大和XXX的医工科。我最后的选择如我个人简介所述,主要搞医工交叉。原因是我仔细想了下读博的意义……(说起来又是一大段,但也是建议申博的各位需要好好考虑的地方)
PS: 我一个熟悉的东京大学骨科博士的前辈,毕业后做起了留学服务中介,最近又打算开其他装饰公司
回归正题:
首先简单说下套瓷思路,我的观念一直是从研究方向出发。因为我的SCI代表作都集中于机器学习和图像数据挖掘,硕士的专业只决定了我所研究的病种。因此,我可以套瓷外科、肿瘤和影像科等临床科室,也可以联系医工交叉甚至做医学方向的工科学系。
套瓷信也是上来先谈下对导师在研究的课题的见解,随后再简单介绍下自己并且擅长什么,最后表达下自己对加入研究室做更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期待。附件里除了CV还有第一作者的代表作
1. 最早联系上的是东京大的外科。联系东大其实我压根没指望过,但接下来经历也让我觉得一切靠机缘。
我在pubmed上搜索到了一个与我有类似文章的导师,是在东京某私立大学的教授,我就借学术交流探讨的契机去联系,结果得到了热情回复。


就这样,后面搞定东大的教授过程一切顺利。那会儿也根据自己的专长结合东大教授研究方向简单做了四五页PPT课题设计。


京都大学的套瓷有一定特殊性,先要联系他们的招生援助办公室,简称AAO。通过他们的初审后,评审依据主要还是学术经历、专业背景和外语基础。(有文章基本可以不当回事)
很多人都怕这个评审,以为这是加了一道坎,但我觉得是个好事。有这个AAO,通过评审,我就可以通过AAO监督教授回复我。果不其然,我当时怎么联系那位教授都不成功,然后通过转发AAO通知再附上说明,第二天教授就有了回复。

交流一直是日英切换着来,比如我用英语说得好好的,说到我的前辈,英语突然不会叫了,立马转日文“わたしの先輩”。面试愉快的结束,很快收到了欢迎信件。

4.东京、京都和东北大成功后,我也越“贪心”。这三所学校顶尖是顶尖,但是越顶尖带来的问题就是教授权力被制约的越多。日本的大多数学校博士申请还是推行“考学制”,即读博要经过博士入学考试。
很多中介也会框学生说,只要导师要你,你肯定能过,从而让学生付了尾款。其实并非如此,东京与京都的医学部考试很严格,其中包括必须英语作答专业题目。每年都有考不过的人,但好好复习,通过还是没问题的。历年考题一般问教务都会要到。
东北大的话,我曾经了解到一组数据,10个国家公派的学生只过了2个,其他的还得继续等下一次考试。
天生怕笔试的我,又奔向了其他导师话语权很大的帝国大学。用了一样的套路,凭借文章在没有面试的情况下拿到了教授的offer。
总结
日本留学并没想象中那么难。搞定教授,有SCI和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必须的。此外,很多小伙伴肯定会考虑拜托中介包装,这里面其实讲究很多。有些中介(营销组成的某H),宣传做的特别漂亮,营销做得很好,但是业务能力就真的很一般,甚至他们也是转包。一般急着催缴费的,基本在缴费完后就变了副嘴脸。这里也提醒大家一定要留个心眼。
题外话:套瓷的时候,我的大牛硕导是有充足博士名额的,但对我来说呆一个地方呆了三年再让我呆三四年有点闷,从不为了读博而读博 (出国之后依旧保持着合作
简单介绍了下当初套瓷的经历,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有需要咨询,欢迎在评论区底下留言~
最后编辑于 2022-06-20 · 浏览 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