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 为患者提供最后的陪伴

安宁疗护 为患者提供最后的陪伴
健康报,2022年5月11日(5)
□本报记者 吴卫红 余运西
当患者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如何减轻他们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和亲人做好相应准备,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的尊严和死亡质量问题。安宁疗护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专门学科应运而生。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国肿瘤学大会安宁疗护分会场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安宁疗护学科及相关领域展开讨论。
护航生命“最后一公里”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肖亚洲介绍,安宁疗护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发展安宁疗护是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以及《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并以试点的形式推进安宁疗护工作。2019年12月,“安宁疗护”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安宁疗护理念得到了法律层面的支持和推动。即便这样,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肖亚洲坦言,目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在“量”和“质”上均存在不足。我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每年有900万~ 1000万人去世,疾病终末期问题日益凸显。但截至2018年,全国设有临终关怀部门的医疗机构仅2342家,地区、机构间在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安宁疗护学科建设的滞后,目前仍缺乏完善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导致各机构提供的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肖亚洲表示,护航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医务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生命“最后一公里”无痛、无惧、无憾,实现“去者善终、生者善别”。
安宁疗护团队要“高配”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秘书长、湖南省肿瘤医院教授谌永毅指出,安宁疗护质量管理是提高安宁疗护质量的保障。2021年,我国死亡质量在全球81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56位,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表示,安宁疗护从业者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认知,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沟通方式得当、妥帖,不失时机地进行疗愈和安慰,而不会过早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方向,让患者看到服务背后的“死亡”二字。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成文武教授强调,安宁疗护是一项讲究团队配合的工作,仅靠单打独斗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安宁疗护团队一般需要配备“心、身、社、灵”四方面的人才,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非常缺乏,从业的医护人员学历偏低,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在高校建立安宁疗护相关专业和学位,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也都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
肖亚洲透露,安宁疗护专委会将在组建安宁疗护多学科人才智库,开展安宁疗护多学科专科培训,构建安宁疗护培训课程体系,组建安宁疗护线上平台,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期培养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同理心强、善于沟通、愿意倾听的安宁疗护多学科队伍。
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患者的痛苦有很多种。疾病不仅为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安宁疗护最重要的工作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治患者心灵的痛苦,解决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让他们的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个案例。
一名30多岁的直肠癌患者做了不保留肛门手术后半年左右,肿瘤复发并疑似发生远处转移。多家医院认为,该患者已失去手术指征。患者很痛苦,认为自己“一点尊严也没有了”。最后,顾晋为他做了手术。手术后,患者高兴地说:“大夫,我现在都能在人群里走了。”
“对于他来说,在人群里走就是一种幸福,这意味着回归社会。做这个手术,我其实是为了患者的尊严。”顾晋说,当患者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医生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救死扶伤,还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患者就是人文。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关心患者的所思所想,就是人文。安宁疗护就是维护患者的尊严。
不只肿瘤患者需要服务
谁最需要安宁疗护服务?路桂军给出的答案是:在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全程,家属也需要疗护。
家庭中的一员患上了严重疾病,不仅患者本人经历各种痛苦,不久将告别人世,他身边的亲属也面临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况其实是很难处理的。
路桂军说,安宁疗护从业者把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处理好,患者家属就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安抚。“逝者三分安,家属七分宁;逝者七分安,家属十分宁。安宁疗护的目标是让逝者安详,生者安宁,环境平安顺遂。”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每年4000万名需要安宁疗护的患者中,有39%是心血管病终末期患者,34%是癌症患者,10%是慢性肺病终末期患者,6%是艾滋病患者,5%是糖尿病终末期患者。然而,在这之中,有86%的人没有得到妥善照护。
多位专家表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未来的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将不仅仅局限于肿瘤患者。

最后编辑于 2022-05-18 · 浏览 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