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历时二十载,呈交乳腺癌“中国答卷”

发布于 2022-03-12 · 浏览 2290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5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45】历时二十载,呈交乳腺癌“中国答卷”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成果发布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11月5日B1版.pdf


提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建科20周年的“成绩单”。目前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乳腺癌诊疗和研究中心之一,屡屡代表中国乳腺癌临床和科研的最高水平登上国际舞台,

2019年,“实体化”运行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多学科门诊+多学科病房”联合驱动,建立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部,一站式实现乳腺癌患者诊断、手术、放疗、化疗、随访、康复等多学科全过程管理。


三标题:

术后5年OS率达93.8%,媲美国际顶级中心;

多项并举,力争不让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

“复旦方案”锁定“最毒”乳腺癌。


全文:

历时二十载,呈交乳腺癌“中国答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成果发布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11月5日B1版.pdf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作了大会报告,发布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建科20周年的“成绩单”。自2000年建科以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逐渐走出一条符合国人乳腺癌特征的发展之路,在临床疗效、科研成果方面持续突破,目前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乳腺癌诊疗和研究中心之一。近年来,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更是屡屡代表中国乳腺癌临床和科研的最高水平登上国际舞台,交出了抗击“粉红杀手”的“中国答卷”。




术后5年OS率达93.8%,媲美国际顶级中心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数达到30.4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乳腺癌已经连续20多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前列,堪称“红颜杀手”。然而,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78%,而同期美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则为84%。


“导致当时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存数据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诊疗技术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国民发病特征特殊且晚期患者居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更轻并呈现出‘双峰’态势,第一个发病年龄高峰是45~55岁之间,另一个发病年龄高峰则是70~74岁;另外,与欧美国家多数乳腺癌发生在绝经期后的现象不同的是,我国多数乳腺癌发生在患者绝经期前……这些独有特征提示国人乳腺癌治疗应当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国方案’ ”。


早在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汇聚十余个学科的专家,为乳腺癌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于中国乳腺癌患者和国情的诊治规范。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一步“实体化”运行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多学科门诊+多学科病房”联合驱动,建立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部,一站式实现乳腺癌患者诊断、手术、放疗、化疗、随访、康复等多学科全过程管理。


根据最新发布数据, 2003年~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随访至2019年的35000余例乳腺癌患者生存数据,显示出在15年内持续走高,5年总生存率达到93.8%,10年总生存率达到82.6%,总体疗效与国际顶级医学中心水平媲美。


在近10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还致力于将诊治经验形成规范,向全国范围辐射。科室基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平台,每2年更新发布一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并在全国多地巡讲和推广。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在全国推广单位达85个,受益乳腺癌患者超过30万例。


多项并举,力争不让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

在许多乳腺癌患者的认知中,乳腺癌治疗即意味着乳房的毁损,因此,往往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缺憾”,而常被称为“折翼天使”。1999年,超过98%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失去了乳房。

多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力推广和实践乳房重建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手术,显著提升保乳患者和乳房重建患者的比例。乳腺癌治疗已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发展为乳房外形乃至功能的恢复,让35岁以下患者不再因乳腺癌而失去乳房。

“多年随访数据证实,乳房重建手术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副院长、乳腺外科吴炅教授表示,“在保证良好生存的基础上,从患者生存质量出发,选择重建手术有利于重拾自信。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通过自体组织或植入物重建乳房是帮助其走出身心困扰的良好手段。”

目前,医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例已从2006年的10.9%提升至47.9%,提升幅度近5倍,显著缩小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提升了乳腺癌的精准诊断效果。据统计,十余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保乳手术比例从10.8%达到28.7%。乳房重建手术比例已提升至12.3%,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患者的选择。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还为康复期患者给予多方位支持。早在2003年,在终身教授、乳腺外科沈镇宙教授的倡导下,国内首个由医院发起的乳腺癌患者康复俱乐部——“妍康沙龙”成立。采用“病友互助”与专业医生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妍康沙龙”搭建了沟通患者与患者、医生与患者的交流、鼓励、扶持平台,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目前,仍然有数千例乳腺癌患者活跃在“妍康沙龙”,并多次在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地患者交流抗癌经验。


“复旦方案”锁定“最毒”乳腺癌


“虽然乳腺癌生存率在许多肿瘤中位居前列,但多年来某些难治性乳腺癌亚型的疗效并没有明显变化,约90%的乳腺癌死亡病例是由于复发转移导致”,邵志敏教授表示,“有时手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科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找到突破点。因此,团队多年来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贯彻基础研究‘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回归临床’的理念。”


历经20年发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依托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和强大的人才梯队,取得了多项国际前沿科研成果并向全国推广。诸多乳腺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为大量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例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针对“最毒”的三阴性乳腺癌诊疗,不断推出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疗效较差的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高,占所有乳腺癌的20%左右,由于长期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晚期患者一线治疗中位无病生存期往往仅有半年左右。


为攻克这一国际难题,邵志敏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医学中心,攻关多年,成功绘制出目前全球样本量最大的乳腺癌人群基因组图谱,总结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并根据其基因特征,将其再分型为四个亚型,在国际医学界中,首次推出了能够应用于临床诊疗的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还自主设计和实施了FUTURE临床试验,为临床难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客观缓解率从既往的仅有5%~10%提升到29.0%,其中免疫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超过50%;成功开展国内首个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试验……这些顶级研究成果意味着我国的乳腺癌精准医学已进入了国际最前沿,真正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作为国内乳腺癌领军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不断提升,引领我国乳腺癌研究前沿,并多次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科室自2006年连续主办的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腺癌专业会议之一。2019年3月,邵志敏教授第四次当选圣加仑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投票成员(全球50余人),并参与制定早期乳腺癌治疗标准国际专家共识。团队自主设计并牵头实施的乳腺癌研究3次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现场报告,获得了国际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乳腺癌研究史上为数不多的、荣登国际乳腺癌最顶级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通讯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广兆 江一舟 )


肿瘤周刊2020年11月5日B1版.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90

回复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