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痛经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痛经为伴随月经的疼痛,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不适,是女性常见症状之一。根据有无器质性原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病因不明,多发生于月经初潮的几年内,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即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病因,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充血综合征、阴道横隔等。根据2017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原发性痛经指南,接近70%经历痛经或者慢性盆腔痛的女性患者在腹腔镜检查中发现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次为子宫腺肌病。本指南主要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中医药及相关治疗方法是治疗痛经的主要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独特优势。中成药相对于中药汤剂具有性质稳定,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方便等优点,患者接受度较高。但目前市面上治疗痛经的中成药种类繁杂,尚无专门针对中成药治疗痛经具体的专家共识。另一方面,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评价及治疗推荐,尚无中成药的循证指南或标准供参考。这些导致临床存在中成药滥用、误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本指南以“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遴选临床定位明确、疗效肯定、具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和广泛专家共识的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品种,在独立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基础上,通过专家共识形式,制订了《中成药治疗痛经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本指南用于指导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西医妇产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使用中成药治疗痛经。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