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复律和除颤,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呢?
原理:
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流,引起大部分心脏自律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化,并使所有可能存在的折返通道全部失活,此时心脏起搏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恢复主导地位,从而控制心搏,恢复窦性心律。
一、电除颤
(一)定义:
电除颤是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的最高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非同步电复律即电除颤,
适用于O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除颤仪可在任何时间放电。因此,在室颤(室扑或无脉室速)时的电复律称电除颤。
室颤时,心脏电活动已无心动周期,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二)适应症
1、室颤、室扑
2、无脉性室速(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3、无法进行心电图或心电示波明确诊断,但不能排除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可盲目电除颤。
(三)能量选择
1、心室颤动:
①360J(单相波除颤器)
②150J或 200J(双相波除颤器)
2、无脉室速:
①200J(单相波除颤器)
②150J (双相波除颤器)
注意要点:
对于顽固性室颤患者,必要时可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药物。
若电击前室颤波很细小,可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颤动波变大,以提高转复的成功率。
二、电复律
(一)定义:
电复律是以自身的心电信号作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高能放电以终止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室率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二)适应症及能量选择
1、室速:100J的能量
2、室上速:50~100J。
3、房扑
首选电复律,低能量电复律的成功率较高。
从25J 开始,用至50J可使95%的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
4、快速室率房颤: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100~200J,
若仍不恢复,也可用至300~360J能量。
快速室率房颤合并预激综合症时,首先电复律。
以上能量选择均是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能量约为单相波的1/2~1/3为宜。
(三)禁忌症或慎用
1、洋地黄中毒(地高辛、西地兰)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
原因:洋地黄中毒时心脏对电击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的发生,若此时电刺激可引起不可逆的心跳停止。
2、近期有动脉栓塞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房内存在血栓而未接受抗凝治疗者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快-慢综合征)
5、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型性室速伴有低血钾者,Q—T间期延长者应慎用电复律。
(四)电复律并发症
1、心律失常
①常见房性或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交界区逸搏,多为暂时性,一般不需处理;
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原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室传导系统有病变者,静脉滴注异丙肾或阿托品有助于提高心室律。
2、低血压
原因:多发生于高能量电击后,可持续数小时,多可自行恢复。
处理:如血压下降明显可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3、心肌损伤
原因:高能量电击后血清心肌酶(CK、LDH、AST)升高,大多可在5~7天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偶见异常Q波和高钾性T波改变。
4、栓塞
原因:多为心房栓子脱落导致外周动脉栓塞;或过去曾有反复栓塞史者,
处理:房颤患者复律前应注意评估给予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5、皮肤烧伤
原因:多由于电极板按压不紧导电糊过少或涂抹不均者。
提示临床细节马虎不得。
6、肺水肿、心力衰竭
原因:由于电复律后左房机械性功能受到抑制,或受到肺栓塞的影响而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处理:可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三、电除颤与电复律的注意事项
1、电极位置应准确,一般多采用将电极板置于患者胸骨 右缘第二肋间及心尖区。使电极板面要涂以导电糊,也可 用盐水纱布包裹电极板。
2、核实是同步还是非同步。
3、确认无人员没有接触病床和病人。
4、无论电除颤成功或不成功,均应立即心脏按压2分钟,根据情况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等,然后进行下一次颤。
5、电复律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应给予地西泮10~30mg静 脉注射。
6、电复律时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电除颤。
7、电复律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但高能量电击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应予以注意。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