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选题决定能否发表SCI #创作挑战赛
临床每个科都是一个数据库,相信很多人都有看到别人发的SCI自己也可以做的兴奋,也有在工作中灵光一闪的研究冲动。但等到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篇文稿出来后就是各种悲剧。从选题角度给各位解析下临床研究选题所要注意的点。
1.选题与设计是否符合大多数指南。
临床科研的idea多种多样,涉及到诊断、治疗、预后的方方面面。除非有本事调动几个大中心,否则临床科研选题不要轻易挑战指南。
某一线城市曾经花费数百万探讨中药治疗实体瘤,一组运用手术加放化疗,另一组是手术加放化疗再加中药,结果证明中药确实有效。然而,这个奔着发柳叶刀设计的课题最终从顶刊到1分一直被拒,最终发了个中文。究其原因就是对照组使用了非标准对照,用国外专家不认可的治疗作为对照,规模再大也于事无补。
2.别人做过的研究,自己还可以在做吗?
当然可以继续做。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南共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指南上每句结论背后都是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究出来的。别人做了这个临床研究发表了,意味着这个是个具有争议有探讨价值的点,那我们自己再做个类似的研究,代表本中心提供佐证就合情合理。
曾经给一个地级市医院的朋友指导临床课题,他们医院资源相当有限,最终选了一个很常见的题目方向:比较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劣。用各种方法使得文章高大上了以后,最终中了一篇5分多的杂志。
3.如果idea过于小众,还有发的可能吗?
只要是合情合理,都有运用各种手段发出的可能性。确实有很多文章题目意义不是非常明显或者说太过小众不容易被人接受,这个时候就要论文书写的时候确保各个部分都有理有据,套路要有章可循有文献可引用。另外,还可以考虑搜索类似的文章,然后朝那个文章所在杂志投research letter,这就是所谓的尝试搭“顺风车”。
曾经看到顶刊GUT上发表一篇临床研究是建模并验证了某种血清学指标公式,队列来自于西非和法国。紧接着就有中国学者拿国内四家小医院的数据佐证了这个公式,成功发了一篇顶刊上的research letter。
文章选题对于临床研究SCI至关重要,不仅决定是否能发表,也决定着各方面的研究成本。后面会给大家介绍如何将手中的SCI修的更加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