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ryptic epitope隐蔽表位

发布于 2021-07-18 · 浏览 97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概述

存在于抗原分子内部的表位无直接触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为隐蔽表位。若通过理化因素处理抗原,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内部的隐蔽表位被暴露,可能成为新的有功能的表位。

靶向EGFR隐蔽表位的免疫毒素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隐蔽表位(287302)的免疫毒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EGFR(287302)的806单链抗体(806scFv)基因经柔性肽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的截短形式P38KDEL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806scFv-PE38KDE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纯化获得该免疫毒素融合蛋白806scFv-PE38KDEL, 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与EGFR的结合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作用,CCK8法检测806scFV-PE38KDEL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和U87MG-EGFRVⅢ表皮癌细胞A431、乳腺癌细胞 MDA-MB468、舌癌细胞CAL27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免疫毒素806scFv-PE38KDEL,诱导表达的蛋白806scFv-PE38KDEL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的纯度>95%,经SDS-PAGE和 Westernblotting鉴定为目的蛋白。806 scFv-PE38KDEL能 EGFRvⅢ外段蛋白结合,还能与外源性表达 EGFRvⅢ的肿瘤细胞和高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相结合,而与表达低水平EGFR的肿瘤细胞不结合。806scFv介导了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806scFv-PE38KDE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过表达EGFRvⅢ的U87 MG-EGFRvⅢ细胞IC50值为(5.85±0.03)ng/ml,对EGFR高表达细胞 MDA-MB468、A431、CAL27的IC50值分别为(162.80±0.06)、(75.72±0.04)、(123.70±0.03)ng/ml。在1μg/ml的质量浓度下,相比PBS对照组,806scFv-PE38KDEL对U87 MG-EGFRvⅢ、MDA-MB468、A431和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显著增高[(98.67±0.07)%Vs(2.45±2.85)%(86.26±1.01)%vs(0.48±1.76)%、(96.72±0.16)%Vs(1.33±1.31)%、(96.29±0.30)%Vs(2.00±0.60)%,均P<0.01],而对U87MG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3.59±2.09)%Vs(0.19±0.95),P>0.05]。靶向EGFR(287302)表位的重组免疫毒素806 scFvPE38KDEL能特异地结合并杀伤 EGFRvⅢ或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异源 DRibble疫苗针对隐蔽表位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体外分离得到的肿瘤来源泛素化错误折叠蛋白,与细胞內形成的 DRibble肿瘤疫苗中的泛素化错误折叠蛋白一样,含有不同来源的肿瘤中不受MHC分子限制针对隐蔽表位的共享肿瘤抗原。提示泛素可以作为一个通用标签,将肿瘤裂解物中那些针对隐蔽表位的共享肿瘤抗原表位标记后,通过阻断蛋白酶体降解泛素化蛋白的进程,将这些泛素标记的共享肿瘤抗原表位通过泛素结合蛋白亲和纯化过程,从而得到分离与富集,能够不经过自噬小体的包裹,单独作为肿瘤疫苗,引起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实验证实 DRibble疫苗中包含这些MCA诱导的肿瘤所共享肿瘤抗原表位,面对来自同源但具有不同抗原特性的肿瘤再冲击,可以对 DRibble疫苗免疫小鼠产生抗肿瘤交叉保护作用。

SARS-CoV特异性人类单克隆抗体CR3022与SARS-CoV-2的隐蔽表位

有研究报告了SARS-CoV特异性人类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以与SARS-CoV-2的RBD结合。由此认为CR3022很有潜力被单独或与其他抗体协同作为候选疗法,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揭示了CR3022抗体与冠状病毒S蛋白RBD的隐藏表位结合的结构基础。研究发现,该抗体在体外实验中不能中和SARS-CoV-2。但其结合的RBD隐藏表位却非常保守,这对于冠状病毒通用抗体的研发十分有价值。该研究发现,CR3022使用重链和轻链,并且所有6个互补决定区域(CDR)都与RBD相互作用。其识别RBD表位的28个残基中,有24个(86%)在 SARS-COV-2和 SARS-COV之间保守。

而这种高序列的保守性也解释了CR3022在二者间的交叉反应性。尽管具有高度的表位保守性,CR3022Fab与SARS-COV RBD(Kd=1nM)结合,其亲和力却远远高于 SARS-COV-2的RBD(Kd=115nM)。随后,研究人员为了测试CR3022是否能够在体外微中和实验中中和SARS-COV-2和SARS-CoV。研究发现,虽然CR3022可以中和SARS-CoV,但却不能中和SARS-CoV-2。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与其他SARS特异性中和抗体不同的是,CR3022对SARS-CoV的中和机制并不依赖于直接阻断ACE2受体结合。也就是说,CR3022在与 SARS-COV-2结合时,也并不是与ACE2竞争性结合病毒的RBD。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72

1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