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LAD)白细胞黏附

发布于 2021-06-13 · 浏览 944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概述

白细胞黏附缺陷(LAD)为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中的一种,分为LADⅠ型、LADⅡ型和LADⅢ型,基因序列分析可明确分型。

发病机制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过程的分子基础。β2整合素家族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其家族包括4个成员:CD18/CD11a、CD18/CD11b、CD18/CD11c、CD18/CD11d。在炎症过程中,β2整合素在白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LAD-Ⅰ的发病机制是CD18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患者白细胞表面缺乏或表达低水平的β2整合素(均不足正常值的6%),或β2整合素表达量虽正常但功能缺陷,使其不能在白细胞定向移动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作用。CD18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长臂(21q22.3)上,其基因突变类型具有异质性。到目前为止,已发现87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CD18基因缺陷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只能发生最初黏附但不能发生随后的紧密黏附,影响了白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并发挥杀菌作用的能力。

LADⅡ型是由于岩藻糖代谢异常,导致了白细胞表面选择素配体岩藻糖化抗原SLeX的缺陷,引起白细胞滚动功能异常,从而影响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不能穿透血管壁进入炎症区域所致

LADⅢ型是由于整合素由内到外信号通路缺陷。

临床特征

LAD型临床特征如下:①脐带感染导致脐带脱落延迟;②反复软组织非化脓性感染和伤口愈合延迟,受累局部往往为非化脓性感染;③慢性口腔炎,其中严重的牙龈炎和牙周炎是该病的显著特点;④部分患者接种卡介苗之后可以出现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LADⅡ型临床上同LADⅠ型类似,常见的有肺炎、牙周炎、中耳炎、局限性软组织炎和皮肤感染,感染部位亦无脓液形成,但感染的程度往往不如LADⅠ型严重,一般不危及生命,也无脐带脱落延迟,还具有明显的综合征特征如生长和精神发育迟滞。

治疗

LAD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对症。骨髓移植可完全恢复白细胞功能。建议严重型(包括LADI型重度、LADⅢ型)考虑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儿童期岀现严重的牙周疾病提示患儿可能存在某些系统性或免疫缺陷疾病。因此,LAD-Ⅰ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防全身炎症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常规采用抗生素或静脉免疫球蛋白。但静脉免疫球蛋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患者,只能缓解感染症状,其对温和型LAD-Ⅰ患者比较有效,可使超过50%的温和型LAD-Ⅰ患者活至成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HSCT是指通过大剂量放疗、化疗来阻断原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再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重建其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该治疗费用较高,供者来源有限。一项多中心研究对36例接受HSCT的LAD-Ⅰ患者进行了平均6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存活率为75%,死亡的原因主要为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一旦诊断为LAD-Ⅰ后,应积极进行牙周治疗。 Yashoda-Dev等建议需谨慎拔除患牙,对于轻微松动的牙齿,应实施规范的牙周治疗并密切随访。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患者都要进行咽拭子和血生化检查,以选择最佳的抗生素。也有硏究报道,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对控制LAD-Ⅰ患者的牙周炎症效果欠佳,通常的结局是牙槽骨的快速丧失及牙齿的松动脱落。这可能与LAD-Ⅰ患者中关于牙周炎报道的病例较少以及儿科医生对牙周炎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目前研究已证实,牙周炎和全身疾病可相互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低体重儿、呼吸系统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儿科医生需与牙周专科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以及减少感染复发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44

1 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