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华西口腔考研上岸

21华西口腔考研—正畸成功上岸!
要相信,好的事情总是在坚持中发生的。
在此先感谢在考研路上无私帮助我的同学、老师、朋友,一直鼓励我的家人。感恩🙏🏻
21年华西口腔考研-正畸科成功上岸,初试成绩:总分359、专业课216、英语75、政治68。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的本科是二本(华西很公平,不会歧视你的本科)。去年我也入围了复试但遗憾落榜。今年正畸科初试排名第4。
华西正畸科今年有9个统招名额,最后录取了13个(包括9个统招+3少干、1专项)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初试准备的小经验,以及踩过的坑。
关于择校?
有很多同学会犹豫说自己本科也不好,本身本科成绩也不好,
我觉得接下来的重点,是要在你的初试分数上拿到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意思是你初试分数,必须考到科室的前几名,才能比较稳。比如正畸的话,至少要考到前5。
华西还是很公平的,不会因为你的本科,或者本科成绩去歧视学生。但前提是自己足够优秀~最大的前提是初试分数一定要高!尤其是专业课!老师也非常看重英语,这两门是你接下来要花大量精力去加强的。
一、专业课分数一定要高:
这一点我想首先强调一下,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专业课才是考研准备的重点,但准备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陷入自我努力的怪圈。
我去年把大把时间放在准备政治上,虽然政治考了78分,但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政治分考得再高,也没办法和同学拉开差距。
第二:老师在复试时非常看重你的专业课分数,以及英语水平,没有人在意你政治学的有多好。专业课考得好,你在复试时会更有底气。
所以,一定要把时间规划好,专业课比英语更重要、英语比政治更重要。
但同时,英语政治也不能太差,能考上华西的两门加起来,不会低于140。
二、出题趋势:
整体来说华西的基础题占比大,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今年的专业课能拿到200左右。但最近几年的考试题目也在变化,比如今年题型就改革了,题目也偏前沿,要得高分并不容易。
华西考研的参考书目: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牙体牙髓、口腔黏膜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正畸+儿牙等小科目。
以往:口组病、口解、口外、修复、牙体牙髓是占比最重的几科。
但从今年的出题方式来看,口解、口组病依然是重中之重,而且题目出的很基础,不应该丢分。同时对口内的分值比例也有升高,尤其是选择题非常灵活,充分体现了华西老师的智慧。而口外、修复则要求学生需要对学科前沿有所关注,今年考的3个口外名词解释都与科研和临床应用有关,只关注书本的重点知识是不够的。口修的简答题,是上一届修复复试的题目,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数人也没办法拿分,所以拉不开差距。
三、如何准备?
分配好时间和自己的精力、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稳扎稳打是重中之重。
华西考的书目很多,但请不要放弃任何一门课程。
下面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每本书复习的侧重点~
1、口解部分:
画牙、颌位一定会考!
华西非常喜欢考牙齿形态解剖(包括外部结构+髓腔)、牙列与咬合、颌位。
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临床医生来说,都是基本功。
修复、正畸、口外(颌骨骨折、TMD)和牙列与咬合、合学等紧密相关;牙体牙髓、修复科对牙齿的形态、髓腔解剖结构要求很高。
所以这一部分要牢牢把握好基础,按照书本的知识把每个章节按顺序梳理考点,并且把每颗牙的唇颊面、合面、近远中面的特点记清楚,上下对比、两两对比记忆,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很有帮助。
口解确实比较抽象,尤其是神经、肌肉、血管那几章比较复杂,我喜欢通过画图+思维导图来加强记忆。最近几年没有考过局解的大题,但最基本的神经分布、动脉走行、引流途径、毗邻结构还是要熟悉。以防突然出一道下颌下三角的内容物和毗邻?或者结合口外考察间隙感染引流途径?多做一手准备,就多一份上岸的可能。
2、口组病:
口组病可以说是备考难度max的书了,但也是我学的比较好的一科。
口组病可以和各科结合起来复习,尤其是口组病+口外肿瘤的部分。
学好口组病,我想了一下还是需要一些技巧。
第一:是要掌握好整本书的框架
口组病的前一半是在介绍组胚、牙齿的发育、牙体+牙周+黏膜的结构和疾病等;后半部分是在介绍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部的囊肿、肿瘤等。其中后半部分是复习的重点,经常出大题一定要掌握好,不能丢分!
第二:掌握好每一个章节的框架
真题甚至会直接考框架,比如去年问了囊性疾病有哪两类?分别有哪些疾病?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的分类?今年也考了唾液腺上皮源性良性肿瘤有哪些?
(我总结了唾液腺肿瘤的分类,所以今年考了这题,回答的比较好)
第三:口组病的大题基本出在唾液腺、囊肿、肿瘤部分,结合口外一起看,常见病一定要掌握。即(口组病的临表+病理特征)结合(口外的临表、治疗方法)。
画图+列表对比,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给大家举个例子:
Warthin瘤的临表+病理+治疗+预后
口组病是一门形象的学科,一定要画图。
还是以Warthin瘤为例,它又叫腺淋巴瘤、乳头状囊腺瘤。
腺-是指Warthin瘤由腺上皮构成、淋巴瘤-是指间质为淋巴样组织、而乳头状囊腺瘤-是因为腺上皮有时会排列成双层乳头囊状结构。
因此,疾病名称也有助于我们对于病理的记忆。以此类推,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第四:学会临床答题逻辑
我借鉴一下上一届几位高分同学的备考经验,他们都提出了一个临床思维去答题的方法。意思是,应该以接待病人的方式去对待疾病。从病人的主诉、病因、临床表现、一般及特殊检查、影像学表现、镜下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预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一个疾病。
比如今年考举一例唾液腺上皮源性良性肿瘤,我回答的多形性腺瘤。
我按照:名解+临表(年龄、部位、病史、体征、特点)+病理(肉眼、镜下)+生物学行为/预后+治疗这个逻辑去整理的,答题的时候思维非常舒畅。
再比如:去年考的舍格伦综合症,病人一般有典型的干燥综合征表现、可能会描述为口干、眼干、两侧腮腺区肿大等表现;好发于中年女性、双侧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呈羽毛花边状、末梢呈点球状扩张。它可以合并什么疾病?病理肉眼和光镜下是什么样的?需要和什么疾病鉴别?治疗?预后?
其他的唾液腺疾病、囊肿、肿瘤也可以以此类推,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结论。
第五:口组病非常喜欢考黏膜基本病变的名词解释,注意记英文,几乎年年考。今年就考了acatholysis棘层松解。
3、牙体牙髓病学
为什么把牙体牙髓病学提到前面说呢?因为我之前确实忽略了对牙体的学习,觉得这本书很容易。但其实这本书一直是老师考察的重点,一定不要小看了。
这本书老师考察的特点,我感觉是不考重复的题,不像修复、口组病、口外有可能出重题。牙体牙髓的老师比较喜欢出其不意的出题,不一定很难,但很多人会忽略。这本书最好把历年考过的题先掌握好了,再重点掌握没有考过大题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期末题+真题里考过填空的地方。
今年的真题,就是来自以往真题填空和期末题的改编。千万不要觉得这题肯定不会考而掉以轻心,发病机制一直是口内老师喜欢考的内容。我觉得牙体考察有时候偏理论,有时候又偏临床,看书的时候尽量不要遗漏,看完一章稍微思考一下,万一考到非重点也可以答上你知道的所有内容。
4、口腔颌面外科
我感觉这本书是相对而言最简单的一本书,好理解也比较好背。难点基本在后面的肿瘤和唾液腺疾病。结合之前的口组病一起记忆。
但是也不要忽略对牙槽外科、感染、损伤、TMJ的知识。(条目多的,比如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这种最好编顺口溜记一下)
今年考的知识点来自第十三章(非重点章节),确实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出题,说明老师也在反押题,可以说是不按套路出牌。这也提示我们,在掌握重点章节的基础上,要尽量把书看全。如果这个知识点你看到了,就比别人多了二十分。
名词解释偏前沿,是近几年口外老师的科研热点,看书看的不全也很容易忽略,认为不重要。但这个题可以猜测,比如根据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临表、治疗等类推,写上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得分,千万不要空着。
有两道8分的名词解释,都是最近几年应用在口外临床治疗中的新兴技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这些内容也表现了出题老师的用心良苦,这两道题在口外研究生课本上有介绍,但我们现阶段掌握到浅层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应用?相比于之前的技术有什么优点?想一想其实可以答出不少东西。
同样,如果遇到这种题目不要空着啥都不写,写一些内容可能就有采分点。
5、口腔修复学
修复也是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总结知识点时我做了很多笔记,发现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且容易混淆。但我觉得修复体的功能和美观是整本书贯穿的重点。以往老师喜欢考全口、RPD的设计,还有牙列缺损设计等。今年考的竟然是种植部分,老师也在与时俱进
这本书的结构是: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修复、全口义齿、种植等部分。近几年出题也令人难以捉摸,但总体来说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对前沿热点的关注。
比如:去年考的单端固定桥设计,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给你,实际上考的是对基牙选择、桥体设计、减轻合力、固定桥的受力分析等方面知识,难度非常大,需要有整体的修复体设计思维。
真题分析:
今年的大题,以前考过名词解释,我也只答上了一个名解以及优缺点。说明要重视以往的真题,而且种植现在也是修复学的热点,今年这部分知识需要重点整理和记忆,以后有可能还会考相关的名词解释。
6、牙周病学
牙周现在也是大热的专业,从临床的角度来说,跟修复、正畸息息相关。
牙周也比较喜欢考没考过的内容,我把牙周没考过,但在教学大纲里有要求的知识点都总结出来了,重点记忆果然今年就考了从来没考过但大纲有要求的内容。
再次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门学科,不然就是血的教训,也千万不要去猜今年是考牙周还是考黏膜?任何侥幸心理最后都会栽跟头。
牙周以前喜欢考发病机制,几年考的偏临床。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几个阶段?牙周袋形成机制?都有可能是考察的重点。
7、口腔黏膜病学
黏膜我觉得是所有科目里最简单的一门,但知识点也比较杂,建议列表对比、归类总结。重要的疾病有:RAU(包括几种RAU的鉴别)、扁平苔藓(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天疱疮(与类天疱疮鉴别)、白斑、癌前病损(也是研究重点)
前年老师出了一道扁平苔藓的病因,难倒了很多人,但从科研和热点的方向来看,扁平苔藓一直是老师们研究的方向。所以,我上面提到的这几种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后也可能会出题。
6、小科目(正畸、儿牙、材料)
正畸: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道名词解释,没有时间至少要掌握这本书的名解,内容不多,背到就是赚到。
儿牙: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掌握资料重点就行。
材料学:注意资料中的名解,今年修复里有出题。填空题有好几年没有考过了,可以稍微看一看。
四、备考技巧:
1、真题一定要延展,不要只背真题,重视相关知识点的整理
2、一定重视期末题、真题(包括00年之前的题)小题有可能变成大题、还要结合教学大纲
3、今年选择题部分有涉及新教材知识点和执医的题,需要自己多练习
4、画牙是基本功不能丢分,早一点开始练习(我有一本非常好的画牙参考书)
5、重视专业课的时间分配,宁可牺牲一点学政治的时间,专业课分数高复试优势大
6、记忆的本质是理解和重复,知识点一定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7、背任何一科先把框架记住,一本书有哪些部分,哪些是重点一定不能丢分的?哪些是科研的前沿需要特别注意?(推荐华西的两本科研杂志:华西口腔杂志、国际口腔杂志。看一眼这两本杂志里各学科最近5年的研究关键词,可以有一些参考性)
8、繁杂的条目,最好是编成顺口溜、关键词记忆
9、不要放弃看起来不会考的内容,哪怕只是留一个印象,尽量看全每本书的每一个字
10、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觉得累了就休息!要相信好事总是在坚持中发生的,努力就有希望!
答题技巧:
1、能画示意图的尽量画,不仅限于画牙题,今年考的颌位题我也画了示意图,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比较好。
2、能按临床思路答的题,就按临床思路答,会显得有逻辑。
3、今年题型改革了,不能保证今年还会不会沿用这种形式。拿到试卷之后,先看分值分配,今年我在分值低的题花费了太多时间,差点没写上自己知道的大题。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分值和答题时间分配。
4、字写得工整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下,华西口腔考研一直都非常公平,没有歧视现象。但前提是你的初试成绩足够好,排名尽量靠前~即便是双非、二本录取的希望仍然是很大的,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每次想要休息的时候去坚持,好的事情总是在坚持中发生的。
最后编辑于 2022-01-03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