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如何快速总结自己的 Introduction 写作模板

发布于 2020-12-04 · 浏览 6877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5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此文为原创,仅为经验传播交流。

SCI 的写作严(tao)谨(lu)规(hen)范(shen),很多刚入门的科研小白,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特别是 SCI 写作中的 Introduction 部分。今天,我在这里分享一个超实用方法,帮你总结自己的写作模板。这是我在读博期间从学校的 SCI 英语写作老师那里学到的,亲测有效。

明确整体思路

对于如何写好文章的 Introduction,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1. 分析解剖一篇好的文章。什么是好的文章呢?一般来说是影响因子 5-7 分的文章,太高不适合小白,分数太低写作不规范。

2. 学会写作逻辑,套用框架;

3. 多次对比框架,总结自己的模板(避免查重率过高);

解析一篇合适的文章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这是一篇 2 区 5.076 分的文章(此文是我身边朋友写的)。


题目: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Protection of Astragaloside IV against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黄芪甲苷 IV 通过调节炎症对糖尿病性肾病的保护)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确定文献后,先解剖题目:

  • 药物:Astragaloside IV(黄芪甲苷 IV)
  • 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
  • 方法:Transcriptomic Analysis(转录组学分析)
  • 机制:Modulating Inflammation(调控炎症)


于是,不难看出本文主要讲的是:用某种药治疗某种病,通过某种方法揭示某种机制。

这篇文章 Introduction 部分有三段,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一段:

1. DN(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什么病;

2. DN 的发病率;

3. DN 的危害,并且用 additionally 连接使得句子更丝滑;

4. DN 的临床表现;

5. DN 的病理表现;

6. DN 现在没有有效药物;

7. DN 危害很大;

8. 因此,研究 DN 很重要;

思路归纳:

整段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 DN,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俺们研究的这个病 DN 危害很大(1-5),但目前无药可医且机制不明(6-7),因此俺们这研究很重要(8)!

Tip:红色标记部分代表此处语法、格式有待改进;黄色为标记词,可以连接句和句之间逻辑,可以作为模板应用。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二段:

1. DN 的原因(炎症);

2.  AS-IV(Astragaloside IV,黄芪甲苷 IV)是什么,有啥用(治疗 DN);

3. AS-IV 有啥用(抗炎等);

4. AS-IV 有啥用(治疗 DN);

5. AS-IV 有啥用(治疗 DN);

6. 但是,AS-IV 的机制不明;

思路归纳:

主要从不同程度介绍 AS-IV,以及 AS-IV 和 DN 的关系(1-5)。因此,研究 AS-IV 对 DN 的机制很重要!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三部分

1. 介绍俺的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什么问题);

2. 俺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啥);

思路归纳:主要介绍了俺这个研究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结果。


整个 Introduction 思维归纳:

先介绍 DN,强调研究 DN 很重要,然后介绍 AS-IV,强调 AS-IV 和 DN 的关系很重要,最后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精华:

将整个 Introduction 的框架提炼出来(黄色为标记词或固定表达),于是写作引言就可以从生编硬造变成填空了。

同样的方法

解析多篇文章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同样,我们按照相同的方法来分析第二篇文章,首先进行题目解剖:

  • 药物:Guizhi Fuling Wan(桂枝茯苓丸);
  • 模型:PCOS Model Ra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
  • 机制:Remodeling Intestinal Homeostasis (通过重塑肠道稳态);
  • 效果:Ameliorates Insulin Sensitivity(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于是,不难看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某种药在某种模型中通过某种机制来达到某种效果。

这篇文章 Introduction 部分同样有三段,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一部分:

1. PCO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病;

2. PCOS 的病因学;

3. PCOS 的流行病学;

4. PCOS 的临床表现;

5. PCOS 的临床特征:IR(Insulin Resistance,胰岛素抵抗),此处用 in addition to 连接;

6. PCOS-IR 模型;

7. IR 和 PCOS 的关系;

思路归纳:

整段主要介绍了 PCOS 和 IR,也就是向读者介绍文章所用到的 PCOS-IR 模型。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二部分:

1. 肠道中的菌群(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 Intestinal Homeostasis 肠道稳态);

2. 异常的肠道菌群会致病;

3. 肠道菌群和 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肠道菌能致病);

4. 肠道菌群和 PCOS 的关系(人体研究更能证实两者关系密切);

5. 肠道菌群和 IR(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6. 肠道菌群和 IR 的关系(详细解释);

7. 总结肠道菌和 IR 的关系;

思路归纳:

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和 PCOS,肠道菌群和 IR 的关系。结合第一部分讲的 PCOS-IR 模型,很自然的三者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第三部分:

1. 传统中药(也就是桂枝茯苓丸)和 PCOS 的关系;

2. 详细介绍桂枝茯苓丸;

3. 桂枝茯苓丸的作用(古代理论);

4. 桂枝茯苓丸的作用(现代研究);

5. 桂枝茯苓丸和 PCOS 的关系,桂枝茯苓丸中的成分(芍药)和 IR 的关系;

6. 桂枝茯苓丸中的成分(芍药)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7. 作者的假设(桂枝茯苓丸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从而改善 PCOS-IR 模型);

8. 作者的研究介绍(用了啥来研究证实自己的假设);

思路归纳:

先介绍研究的主角药物,然后说明药物和 PCOS,以及药物和 IR 的关系,再介绍药物和肠道菌群的关系。将四者联系起来后,作者提出假设,最后介绍自己的研究证明了自己的假设。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多模版对比删减,

形成自己的专属模板

接下来将多个模板进行对比,筛选,精练,形成自己最终的 Introduction 写作模板。


img


图片来源:作者制作的 PPT 截图

小伙伴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 3-5 篇文章,对每个模板进行合并删减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专属模板啦!

其实,写作,尤其是学术写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和要求,只要肯总结分析,一定能找到其中的技巧!祝,一切顺利!

最后编辑于 2020-12-04 · 浏览 6877

16 736 10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