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LADA的临床分析及其治疗策略

发布于 2018-12-02 · 浏览 6881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1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属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中的缓慢起病亚型。该患者与经典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素B细胞功能减退缓慢,但由于该病早期与T2DM存在多种相似的临床表现,故而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

LADA病程缓慢存在多个过渡类型,抗体流度较高患者的表现更接近1型糖尿病、可称1.2或1.3型糖尿病(LADA-1);面抗体滴度较低的患着可称为1.7或1.8型糖尿病(LADA-2)。前者体型消瘦,抗体滴度高,较少合并代谢综合征后者体型和2型糖尿病相似,抗体阳性但滴度低,较少合并代谢综合征

本文希望根据LADA与Ⅰ型Ⅱ型糖尿病不同方面的对比,搜集资料寻找治疗LADA的方法,减少beta细胞功能的下降,保证足够的代谢控制,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首先对LADA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代谢特征和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流行病学

我国在25个城市共46个中心联合进行了LADA China多中心协作研究,调查了5128例15岁以上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其中LADA阳性率为6.2%,以18岁为年龄截点得出LADA阳性率为6.1%,以30岁为截点则为5.9%。根据各项研究结果推算其患病率约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10%-15%(患病率是1型糖尿病的2倍);与全球数据比较,LADA在中国的患病率较高。

二、发病机制

LADA的自身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循环血液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胰岛自身免疫反应引起β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因素: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的触发而引起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的损害所致。免疫因素:与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原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其中GADA阳性率最高。研究表明GAD-Ab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最早出现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表现出现前数年甚至10余年即可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对将成人起病的2型糖尿病诊断为LADA起决定性作用。

三、临床特点:

1.2005年,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对LADA诊断年龄的建议为30岁以上

2.多研究结果显示与抗体阴性的2型糖尿病相比,LADA患者以非肥胖多见,BMI≥25,超重人群,但肥胖不能作为排除LADA的依据。

3.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

具有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和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较2型糖尿病差,因此LADA兼具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其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和胰岛素依赖阶段。但每一个体从发病至出现胰岛素依赖的时间不一,一般需要3~5年。其中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速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3倍,可能因为LADA中正在进行的自体免疫攻击,因此在LADA中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时间比T2DM要早得多。

4.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中酮症酸中毒在LADA早期发生率低,慢性并发症中初诊LADA的微血管病变患病率高于同等代谢条件下的T2DM,而大血管却低于后者,可能与LADA患者的内源性C肽激酶缺乏较重有关。

5.其他 LAD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伴随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乳糜泄及艾迪生病等。推荐中国LADA患者常规筛查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四、代谢特征

1.LADA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接近于T2DM,可有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BMI偏高等反映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患者的C肽水平、血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及甘油三酯均较2型糖尿病低。

2.中国人LADA伴代谢综合在的比例更类似于2型糖尿病,而欧洲人更类似于1型糖尿病

五、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中推荐的中国LADA诊断标准为: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下述3项条件者。①胰岛自身抗体阳性(GADA为首先推荐检测的抗体,联合IA-2A、IAA、ZnT8A可提高检出率)。②年龄大于等于18岁,对于年龄小于18岁者,若同时满足①和③则诊断为年轻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Y)。③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1.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家族史,有无”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有无视物模糊、头晕呕吐、肢体手足有麻木感等现象。

2.查体:有无周围动脉病变、畸形,有无黑棘皮症。

3.辅助检查:。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尿常规(重点观察有无pH及尿酮异常),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系列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25-OH VitD及血气分析。

鉴别诊断

1.Ⅰ型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为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多数起病较急,存在明显的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体型偏瘦,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胰岛素释放曲线地平。晚发性Ⅰ型糖尿病,无较长的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常在起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

2.Ⅱ型糖尿病则以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缺陷为发病要素。该病存在明显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异质性表现为肥胖和非肥胖两个亚型。多见于中老年,起病通常缓慢,症状相对较轻,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综合征常见,无酮症倾向,不依赖外源胰岛素,胰岛分泌曲线高峰延迟。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常在2型糖尿病的晚期出现,需要胰岛素治疗,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阴性可与LADA鉴别。

结论 LADA患者较成年T1DM起病年龄要大,体型偏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不明显,GADA及IAA抗体阳性率较高。尽管LADA在起病时临床特征倾向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缓慢下降,但随着病程延长,最终与T1DM临床特征一致,胰岛功能趋近于无。

LADA治疗和预防方案

1.LADA发生风险与促进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如超重、缺乏运动、吸烟、低出生体重、加糖饮料摄入和适量饮酒。LAD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与2型糖尿病(包括减肥、体育锻炼和戒烟)相同的生活方式来预防。

2.严格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共同目标,干预自身免疫以阻止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或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修复是LADA的病因性治疗。

如果一旦确诊为LADA,则应该立刻用胰岛素治疗,另外加强免疫制剂辅助治疗。如小剂量的雷公藤多苷片,目的在于阻止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自身胰岛素修复和分泌,有效减缓注射胰岛素初期产生的依赖并发症。如果这个时候只是服用一些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只会使剩余的胰岛β细胞遭到彻底破坏,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

(1)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其机制与诱导免疫耐受,促使β细胞休息,减少炎症反应等有关。有研究提示胰岛素注射同时加服二氮嗪可使胰岛β细胞膜钾离子通道开放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有保护胰岛功能。对于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LADA患者应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2)降糖口服药:注意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免疫介导的胰岛细胞破坏。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可能缓解高糖对胰岛细胞的刺激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单用或与胰岛素合用可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3)其他:有研究发现低剂量雷公藤多苷对LADA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呈现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的趋势。维生素D的早期使用呈现出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使用维生素D和胰岛素联合治疗随访1年,较单用胰岛素组能更好地保护空腹C肽水平。此外,国外临床试验发现皮下注射GAD65(胰岛特异性抗原GAD疫苗)对LADA患者的胰岛功能呈现保护作用。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周智广 张弛 特殊类型糖尿病的诊治;

https://wenku.baidu.com/view/5788732eed630b1c59eeb562.html?from=search

医脉通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知识点总结;

http://news.medlive.cn/endocr/info-progress/show-122071_46.html

谢绍锋 LADA-一种并不少见的糖尿病;

https://wenku.baidu.com/view/94b433a4ad02de80d5d840f6.html

吴丽珍 LADA的临床和代谢特征分析;

http://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392-1014075921.nh.html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881

2 174 2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