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揭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审稿流程的神秘面纱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上海上海
1.9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8 年零 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医学前沿》编辑部肖瑞平主编的邀请,我与顾东风、顾晋、王波、曹彬和曹亚南等几位教授近日赴波士顿NEJM杂志社访问交流2日,收获颇丰。考虑到我从上海打飞的绕地球一圈,来回路上的时间和在波士顿停留的时间一样长,回程后就想写点心得广而告之,以慰藉我因为中国特色的流量控制转机时滞留9小时的等候之苦。

NEJM是绝对高冷的期刊,估计祖国医学界的大牛或未来的大牛们都有被该刊拒稿的经历,很多时候稿件还被“毙”得不明所以。这里,根据这两天的见闻,我就详细介绍一下NEJM编辑部的构成和审稿流程,让大家心里有个数,以后投稿时能够知彼知己,有的放矢。

NEJM隶属于麻省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按中国的级别划分也就是个省级期刊。可美国人不是咱这种玩法,所有刊物自由竞争,没有级别,只拼实力。NEJM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其他医学类刊物,如果你的文章能在NEJM上刊登,意味着你的工作有可能成为医学前进的基石。作为全球最古老的医学连续出版物,NEJM在她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刊登过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论著,比如1846年首次报道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在哈佛医学院图书馆的大厅里,就悬挂着巨幅油画,描绘当年的哈佛大学外科教授Henry Jacob Bigelow在阶梯教室为众多参观者演示乙醚麻醉手术的场景。

img

从一开始,NEJM就专注于临床,希望刊登那些能够改进临床实践的文章,比如新药物、新疗法或者新技术等等。NEJM杂志社中和投稿相关的编辑可分为四类:主编(editor-in-chief)、责任编辑(deputy editor)、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和统计学顾问(statistical consultant)。从主编Jeffrey Drazen,到专职责任编辑,再到兼职副主编,都还兼任医生或教授,因为Drazen认为编辑们不能脱离医学实践的第一线。

NEJM每年收到的研究类投稿约5000多篇,而刊登的稿件只有200多篇,这个“命中率”正好和哈佛医学院的录取比例相似(哈佛医学院每年约7000名本科以上尖子生报考,录取近250人)。超过95%的淘汰率,第一关就掌握在主编手上。所有稿件主编先过目,如果不是临床研究而只有动物实验结果,或者临床研究没有重大意义或者质量太差,直接“reject without further evaluation”;用NEJM编辑的行话讲,这叫做IHO(in house out)。如果主编觉得研究还行,就按学科把文章分配给相应的副主编。编辑部每个大学科配备一到两个副主编和一个责任编辑,每份稿件也按学科由这两个编辑负责;如果是小学科,则按照研究内容分配给最接近的大学科的编辑,比如皮肤病的稿件很可能就转到负责风湿免疫病的编辑手中。副主编审阅后觉得不行,依然“reject without further evaluation”;如果副主编觉得质量尚可,才送出去给外部的专家评阅。NEJM送审的稿件只有约35%,大部分在主编和副主编这两关就被拒了。

NEJM一般送给2-3名专家审阅,如果评阅专家的意见很差,那么就“straight reject”,这又占去15%。如果评阅专家的意见比较好,或者有好有坏,副主编或责任编辑认为值得继续走流程,就会将稿件递交到审稿会讨论。注意,能够进入审稿会的稿件只有15-20%。

审稿会每周四中午12:30开始,是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我们参观的重点。会前,编辑们就在会议室吃点儿三明治和沙拉,寒暄几句;如果有人会议开始时还没吃完,就边吃边开会。有意思的是,这个审稿会似乎属半公开性质,不仅我们,好几个编辑也各自带着外人来旁观。当然,所有旁观者需要签署保密协议。手头上有要被讨论的稿件的编辑准备了一大叠材料,每人传一份,内容包括文章摘要、主要图表和相关文献的摘录;然后编辑开始汇报,从稿件的内容、编辑自己的评价到该领域的学术进展,最后总结外送专家评议的结果和对编辑的留言。接着,与会的编辑,包括主编,向该主审编辑提问,主要围绕着NEJM审稿的五大要素——Originality、Importance、Quality、Possibility of Error和Ethics——对稿件刨根问底。主审编辑就像擂主一样,需要一一回答所有的问题。此时,主审编辑即为稿件的代言人,如果他对稿件的态度有点负面或者比较含糊,稿件基本上经狂轰滥炸后体无完肤;只有主审编辑很欣赏的稿件,对其据理力争,这篇稿子才可能最终通过。举个例子,主编Drazen本人就是肺科权威,他本次会议上也作为主审,介绍了一篇稿件,经激烈的唇枪舌剑后,别人问他:“你的意见是什么?”他回答:“我是中立的。”最终,这篇稿子也被拒了。

说到底,稿件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你一定要让对学科动态了如指掌的主审编辑“爱”上你的稿子。虽然一篇稿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关键性的内容还要尽可能详细。如果主审编辑回答提问时说“文章中没写”或者说“作者没有做这部分研究”,这样的回答就会对这篇文章起负面作用了。NEJM作为经典的纸质期刊,对文章的长短有严格的限制,即不能超过10页,但对补充材料是没有限制的,作者可以将无法包括在正文中的研究细节写在补充材料中,为主审编辑提供回答其他编辑的“弹药”。

审稿会后,被拒的作者会收到NEJM的决定。上会讨论的稿件超过半数的结局是拒稿,少数幸运的稿件虽然被拒,但会被建议在适当删减后以“Letter to the Editor”形式发表。剩下继续走流程的稿件将送交统计学顾问审阅,只有统计学顾问认为没有明显统计学缺陷的文章,在其提出修改建议后,才会修回。修回理论上分三类:大修(NEJM的内部行话叫willing reject,WR),小修(provisional reject,PR)和有条件接收(provisional acceptance,PA)。大修往往意味着要收集新的数据,而小修意味着可能只需要重新进行数据分析,或者对某些部分进行澄清。而一轮审稿后就被有条件接收的情况非常罕见,甚至某位编辑说他从来没有见过。用NEJM编辑的话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投稿时就符合NEJM标准的文章,所有文章必须按照NEJM的要求修改,达到NEJM的质量后才可能发表。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能被NEJM修回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绝对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即使没有修回,但有外审专家的意见,也说明你的工作已经相当出色,毕竟只有35%左右的稿件才会送出去评阅,你的文章按评审意见完善后几乎肯定能够在其他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所以向NEJM投稿,从不同的结果能大致推断出你的工作在学术界处于怎样的位置。

最后,恭祝祖国的大咖们能够做出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将文章发表在梦寐以求的NEJM上。

 

殷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2017年6月28日


3 48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