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筛查罕见病,几个中国医生做到了!喜大普奔~~你要来用一下吗?(内附研究原文链接)
受到2015年谷歌DeepMind发表论文的启发,中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80后眼科医生林浩添和他的同事萌生出想要创建一个人工智能平台来挖掘他们在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数据,进而达到筛查和辅助诊断的目的。
他们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西洋教授利用ILSVRC 2014(ImageNet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 of 2014)的冠军模型来建立识别先天性白内障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被认为在图像识别领域占主导地位,可用于训练和分类),取名为CC-Cruiser。
本次研究成果于2017年1月30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点击可以查看官网原文)。
之所以选择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因为这种疾病会导致失明和视力损伤,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期内罹患,在我国发病率为0.05%。此外,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罕见病,集合慢性和急性疾病的特点,适合测试案例。
CC-Cruiser基本具备三个功能:
1. 筛查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
2. 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评估主要有三个指标:晶状体的不透明面积、深浅和位置
3.协助眼科医师进行治疗决策
研究者建立了CC-Cruiser的网站(https://www.cc-cruiser.com/version1 点击可以直接访问 ),
进入网站需要先简单的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就可以上传自己的眼部图片,网站会比较快的给出诊断(主要看网速),
界面如下(很简洁):
诊断结果包括:是否有病、面积大小、深浅、位置、治疗建议(手术还是随访)。
同时,网站对那些想要测试CC-Cruiser程序的用户提供了50例典型案例提供下载,这些案例覆盖了大部分的临床情况,正常情况,不需要进行手术的白内障,不同严重程度的透明度、应接受紧急干预高危病例。
林浩添在接受IEEE Spectrum的采访中表示:医生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建议来防止潜在的错误和补充自己的判断,但同时,对于治疗来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机器来说,想要模仿人的情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将是人类智慧的最后一个堡垒。
现在人工智能这么火,各位同道怎么看待人工智能?
类似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你会用来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