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出国读硕士困难重重
首先讨论一下国内医学生读硕士的目的:1.抬高身价,谋得好差。国内医院职位僧多粥少,知名的三甲医院更是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位且发得SCI雄文若干。因此医学生5年本科毕业,若非名校,无门路关系就基本意味着失业。重压之下,万军齐过独木桥。且上研期间,攀上导师(兼科室主任)成为嫡系,努力做实验发文章助导师稳固其学术地位,最终谋得入职大计。2.鲜有人是为了探索生命科学奥秘而读。
国内医学生/医生读的硕士有3种:临床型,科研型以及在职型。第一种水分较多,毕业一篇综述搞定,不做实验,这个有点像新西兰只授课的Postgraduate Diploma。尤其是如果在教学医院的话,基本大多数时间还在科里干活,导师就是科室主任,他们一般疲于工作和行政,如何能指导科研,一般都是师兄或科室副职帮衬。第二种一般是大学刚毕业的医学本科生,本来就没有临床经验,通常做为导师的劳动力按着导师的课题要求干活,毕业时最好能把实验结果润色成SCI就大功告成,衣食无忧了。第三种纯属中国特色,医学院以盈利为目的搞得培训班,但非全国性承认的。
硕士导师选择:医院科室的临床医生导师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的教师导师。前者临床实操强于科研能力,普遍了解社会接地气,人脉广办事能力强,是帮你抛掉书生意气,快速融入现实社会的好导师,一般是绝大多数医学生的首选。后者往往每年招不够人,虽相对木讷本分,但擅长于做实验发SCI。跟着这样的导师干出成绩,能决定你以后是否走的远。
总体而言:中国的医学研究生培养目的模糊,导师水平参差不齐。
再说说新西兰这边医生:
一般医生毕业后带薪轮转3年,如果想当专科医生,再进入时间不等的专科培训体制。他们的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MB ChB) 就够他们体面富足的活一辈子。然后如果他们在医院工作期间对科研感兴趣,他们会读一些大学医学院里相对应的研究生课程,做和自己领域相关的硕士及博士研究。 http://www.otago.ac.nz/courses/qualifications/ 。总体而言,带着课题和研究目的方向的开始读书。
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来新西兰读硕士衔接不上的原因:
1.新西兰从本科起就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神经科学等专业, http://www.otago.ac.nz/healthsciences/index.html 。人家的major就是基础医学的一个分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读研深造当生命科学家;而绝大多数中国医科大学没有这些专业的本科,这些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神经科学等只是按照一门课而学,而考试。
2.中国医学生非新西兰医学委员会注册,没机会进入医院工作,不可能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进而走新西兰医生们的上研路子。
3.教育质量差异。国内医学院授大课,上实验小课,然后期末考试。缺乏像新西兰本科期间就接触科研方法,写科研论文,实验报告等培养研究思维式的教育。
中国的医学硕士倒是可以申请新西兰博士,是因为在硕士期间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课题,这边默认了你的研究能力,所以可以找对口的导师要你。但只是做实验,不可能下临床。
总体而言,临床本科出来不能直接读医学硕士,因为你是按照临床医生培养而不是按照科学家培养。国内医学硕士倒是可以读博。不过在此期间下临床的想法就算了。
最后编辑于 2016-02-22 · 浏览 1.9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