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科研博士和临床博士之我见

我读硕士的时候,当年要求的是必需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才能够报考临床型的,所以我们当年的七八百人统一都是科研型的。但是当时在天津好多的导师也不愿意要临床型的,一个是以前没带过,不知道怎么培养,一个是什么科研型临床型的,科里缺人的就是临床型,不缺人就是科研型。我们科室就是那种缺人的,然后我就在科里过了三年痛并快乐的临床。刚开始进临床的时候用我导师的话是她要拔苗助长,然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基本病历那套还有术前术后的病人怎么处理都会了,六个月的时候所有的小手术都已经很熟了,一年的时候开始跟导师出门诊,自己接病人。我把我导师哄的比较开心,所以一年以后也可以自己主刀做个宫外孕什么的小手术,有时候也能偷偷的剥个肌瘤什么的。但是,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就局限在这个水平了。用我师姐的话说,一年时间,能让你学到的你都能学到,不能让你学到的,在这待个三五年也学不到了。确实,现在的手术都有级别限制的,像子宫切除这种都必需主治以上才能做。像宫外孕手术这种,已经是违反规定让我练手了。关于那时候的科研:我们当时毕业的时候要求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我的导师没有课题,也没有研究经费,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毕业,现在想想核心期刊简直太低端了,但是当时那个时候就觉得怎么都毕不了业。我就只能逼着自己狂看文献,后来用我导师的名义申请了卫生局的一个小课题。但是申请课题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各种基础实验方法,各种看不懂,到处求人,我的导师更是给不了任何意见。当时我就决定,我一定要考个科研型的博士,我要学科研。所以,后来,等我快毕业的时候,我们科里的主任一直暗示我,让我留下,然后报她专业型的博士,我拒绝了。
当年我就报了协和医学院。可是妇产科一直都是协和的招牌,报考的人各种多。我入了协和的线,但没有复试资格。后来有所院给我电话问我远不愿意调剂,是免疫方向,我想的是反正是科研,什么专业都无所谓,而且这个方向很好啊,搞肿瘤的都应该知道,免疫和肿瘤的关系是研究的大热。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去面试了。到今天我还能记得其中一个老师的问题,他说,你觉得搞科研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我当年刚从临床下来,满脑子都是临床思维,我很肯定的说当然是能用到临床上了,他们就都笑了,说基础实验能用到临床上的太少了,最大的成就就是发高分的SCI,那个时候我对这种想法简直是极端的鄙视,当时就觉得用不到临床上的都是垃圾,我就有点打退堂鼓了。但是,我很喜欢这个研究方向,也很喜欢我的导师,后来就上这个博士来了。我博士导师属于真的学者那种,不喜欢应酬,不喜欢搞政治,他都是送走一个博士再招另一个,非常负责任。我入科前他就告诉我不会让我做国自然的课题,给了我一个大方向,然后让我自己写课题思路,就是为了锻炼科研思维。通过了以后我就开始做实验了。刚一开始的时候,我就连加样器都不会用,没办法,我就天天跟在科里老师后面录他们手术操作,回来找视频,真的比学手术还认真。我原来在实验室呆10个小时左右,后来我师兄去听讲座,说人家什么什么牛人博士发了多少SCI,多少分,说我这种就是不努力型的。然后我就大受刺激,从那以后基本上16到18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然后,渐渐开始出结果,这种感觉让我简直兴奋死了,我开始迷上了实验。我的老师给我的方向对科里来说是全新的方向,基本就是从零摸索。他不怎么限制我的经费,我就基本上尝试了各种生物医学常用的方法。我是按期毕业的,本来导师想发更高分 文章,我拒绝了,发了一个3分左右的,反正够毕业,剩下的部分,让我又拆成了两篇文章,现在在审稿,基本也都是3分左右的杂志。我导师坚持让留下工作我也拒绝了,因为我知道我还是想做的还是临床医生。
在找工作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妇科基本的什么都会了,我还有法律执业资格证,还是博士,找工作应该不难。但是,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找工作碰到很大困难。第一,北京确实歧视科研型,人家收简历之前都会问科研还是临床,科研型的简历收都不收,更不用说换专业的了;第二,嫡系问题很严重,后来我听说有些特别牛的科室临博都不要,但是科研硕却留下了。
所以,我就决定出国。我不想做博士后,那样就彻底跟临床告别了,所以我的选择是重新读博士,而德国是允许中国人读MD的。我就出来了,这边的导师在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权威,也算我比较幸运吧,他听说我已经有个PHD学位,就让我上了临床,然后我的小导师就让我帮他做课题,写文章,写标书,换来他带我上台的机会。说实话,在实验室待了三年,临床这些东西真是生疏了,但是一个月左右就捡回来了,就像骑自行车,学会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我该庆幸的是,我有一个PHD文凭,在做课题或者写文章方面已经比硕士的时候轻松很多,现在我小导师在课题上不确定的地方都会在跟我探讨一下,所以我觉得过去真的在实验室没白呆。我也得到了好多临床操作的机会。如果不是实验室的那三年,我现在很可能跟大多数出国的人一样,天天窝在实验室里,那在国外这几年对于手术医生来说真的是浪费了。因为他们从来都不缺临床医生和临床医学生。他们自己就是手术的权威。
现在,我想说的是,真的不要把临床和科研割裂,不然真的是单腿走路。我不能说德国比中国先进多少年,但是,中国现在的医改是在学美国。但是,即便是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国家,也是非常重视临床科研的,我的小导师手术特别的厉害,在国内这个年龄的医生不可能做到这个水平的,但是天天的还是挖空心思的在做科研,而且每个月都会问我好多次,最近有没有想法,有没有写文章。当然,不是说让每个医生都去做基础实验,但是,做过基础实验再做医生,对临床科研真的帮助很大,这一点我是真的深有体会。我不想说临床型博士不好,临床型博士在找工作真的很有优势的,特别是在北京,少轮转几年,就比科研型的年轻,学的也快,人不服老真的不行,我现在觉得我的记忆力比以前就差好多。但是,如果我当年留下,做临床博士,我很肯定我无论手术还是理论,就是那个水平了,因为不会做科研真的不会有什么提高,如果我想学科研,恐怕也还得出国做博士后。临床型的博士还是得以后学科研,科研型的博士还是得花时间学临床,哪个时间都省不了的。科研型,临床型,真的没有谁好谁坏,因为不管缺哪方面都是要花时间补的。
在临床中善于发现问题,用科研解决问题,只有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