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分享】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图鉴与诊疗精要(彩图)

发布于 2013-08-24 · 浏览 8127 · IP 山西山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1 年零 27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图鉴与诊疗精要 [精装]
~ 李明 (编者), 孙建方 (编者)
市场价:  ¥ 133.00
编辑推荐
《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图鉴与诊疗精要》作者从事结缔组织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见过许许多多该类病人。近年来在临床教学中,倍感需要有一本图文并茂介绍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的专著,不仅可为皮肤科医师参考,也可供风湿科、内科、儿科及其他从事结缔组织病临床诊疗工作的医生借鉴。 该书不仅对结缔组织病的皮肤表现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描述,对每张图片的皮损特点做了说明,还对每个疾病的概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扼要叙述,使该书成为一本既能学习辨识皮损,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的实用书籍。
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复杂,许多皮损即使是皮肤科医生也未必熟悉。许多特异性皮损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活动性判断和提示预后都有重要价值。许多疾病仅凭典型皮损就能做出早期诊断,但以往识别这些皮损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一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而详细介绍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的书籍。两位丰编分别是国内皮肤科结缔组织病和皮肤病理方面的权威专家。
书中精选了四百余张结缔组织病皮损和皮肤病理图片,能起到看图识病的作用。
本书对结缔组织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中的精华做了细致的介绍,其中许多治疗方法都是作者惯于使用的。书中附列了许多国际公认、最新的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和病情活动度判定标准。
该书是皮肤科、风湿科、儿科、内科、骨科、全科等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科室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明,1956年3月出生,青岛市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历任皮肤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此间师从秦士德教授完成硕士生学习。1988年,首次报告了海洋刺胞动物引起的沙蛰皮炎和佳美羽螅皮炎。1989年春至1991年冬,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师从著名结缔组织病专家施守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97-1998年,到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 Tan EM领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心做访问学者。
目录
第一章 红斑狼疮
第一节 红斑狼疮概述
第二节 红斑狼疮皮损研究的渊源
一、国外对红斑狼疮皮损的研究
二、国内对红斑狼疮皮损的研究
第三节 红斑狼疮皮损研究的意义
一、皮损往往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二、特异性皮损在红斑狼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三、皮损在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作用
四、皮损与内脏器官损害和预后的关系
第四节 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
一、红斑狼疮皮损的分类
二、红斑狼疮特异性皮损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的皮肤表现
经典型DLE
肥厚型(疣状)DLE
深在型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LEP)
黏膜型DLE
肿胀型红斑狼疮
冻疮样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综合征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皮肤表现
SCLE皮肤表现
SCLE皮肤病理表现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皮肤表现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的皮肤表现
蝶形红斑
指(趾)腹红斑
甲周红斑
甲端弓形红斑
手(指)背红斑
掌红斑
三、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损
四、红斑狼疮皮损的发生率
第五节 红斑狼疮具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ANA)
二、抗dsDNA抗体
三、抗ssDNA抗体
四、抗组蛋白抗体
五、抗Sm抗体
六、抗U1-RNP抗体
七、抗SS-A/Ro抗体
八、抗SS-B/La抗体
九、抗Ku抗体
十、抗PCNA抗体
十一、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十二、抗磷脂抗体
第六节 红斑狼疮的诊断
一、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的诊断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第七节 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
一、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的鉴别诊断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鉴别诊断
三、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的鉴别诊断
第八节 红斑狼疮活动性判断
一、SLE疾病活动性指数
二、系统性狼疮活动性的测定
第九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
第十节 红斑狼疮的治疗概要
一、患者及家属须知
二、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
三、其他疗法
四、预后
红斑狼疮皮损和组织病理图片
第二章 皮肌炎
第一节 皮肌炎概述
第二节 皮肌炎的皮肤表现
一、皮肌炎的特异性皮损
双上眼睑及颜面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
Gottron征
二、皮肌炎的非特异性皮损
皮肤异色病样疹
恶性红斑
甲皱襞僵直性毛细血管扩张
斑片状红斑
鳞屑性红斑
坏死性血管炎
网状青斑
雷诺现象
口腔溃疡
脱发
类皮肤淀粉样变性
玫瑰糠疹样疹
黑变病样疹
指端硬化
第三节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具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
二、抗合成酶抗体
三、抗Mi-2抗体
四、抗SRP抗体
五、与合并肌炎的重叠综合征相关的抗体
六、其他抗体
第四节 皮肌炎的诊断
第五节 皮肌炎的鉴别诊断
一、皮疹方面的鉴别诊断
二、肌炎方面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皮肌炎的治疗概要
一、治疗前的准备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四、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五、雷公藤制剂
六、抗疟药
七、沙利度胺(反应停)
八、中医中药
九、其他治疗
十、预后
皮肌炎皮损和组织病理图片
第三章 硬皮病
第一节 硬皮病概述
第二节 硬皮病的临床分类
一、局限性硬皮病
二、系统性硬皮病
第三节 局限性硬皮病的皮肤表现
一、硬斑病
片状硬斑病
点滴状硬斑病
泛发性硬斑病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症(PasiniPierimi皮肤萎缩)
深部硬斑病
全硬化型硬斑病
二、带状硬皮病
第四节 系统性硬皮病的皮肤表现
一、弥漫皮肤型与局限皮肤型的累及范围和演变
二、首发症状
雷诺现象
皮肤肿胀
三、皮肤硬化的表现
手指表现
面部表现
四、皮肤异色症样皮疹
五、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六、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
七、甲皱毛细血管变化
八、其他表现
皮肤钙质沉着
皮肤毳毛脱失
甲小皮增生
皮肤出汗减少、干燥
血管炎
甲改变
关节表现
胆汁性肝硬化皮肤改变
第五节 硬皮病具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ANA)
二、抗Scl-70抗体
三、抗着丝点抗体(ACAs)
四、抗RNA多聚酶Ⅰ或Ⅲ抗体
五、抗核仁纤维蛋白抗体
六、抗Ku抗体
七、抗PM/Scl抗体
八、抗Th/To抗体
九、抗原纤维蛋白1抗体
十、抗线粒体抗体
十一、其他抗体
第六节 硬皮病的诊断
一、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
二、局限性硬皮病的诊断
第七节 硬皮病的鉴别诊断
一、系统性硬皮病的鉴别诊断
二、局限性硬皮病的鉴别诊断
第八节 硬皮病的治疗概要
一、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
一般疗法
糖皮质激素
其他免疫抑制剂
抗纤维化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sAIIDs)
γ-干扰素
血浆置换疗法
增加组织氧分压的疗法
中医中药
其他治疗
二、局限性硬皮病的治疗
三、皮肤硬化程度和范围检测
硬皮病皮损和组织病理图片
第四章 嗜酸性筋膜炎
第五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概述
第二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皮肤表现
一、雷诺现象
二、肿胀手
三、面部肿胀
四、面部红斑
五、指关节背面萎缩性红斑及丘疹
六、其他
第三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概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损图片
第六章 干燥综合征
第一节 干燥综合征概述
第二节 干燥综合征的皮肤、黏膜表现
一、眼部表现
二、口腔表现
三、皮肤干燥
四、皮肤血管炎
五、淋巴结肿大与假性淋巴瘤
第三节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干燥综合征的诊断
二、干燥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干燥综合征皮损和组织病理图片
第七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八章 成人Still病
第九章 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章 白塞病
第十一章 结节性多动脉炎
文摘
2.寒冷性多形红斑多见于冬、春季,来年可再发。皮损初起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红色水肿性丘疹,圆形。顶端可有水疱、出血点或坏死,呈虹膜状。皮损可有压痛,压之退色,有瘀点处不退色。皮损最多见于手、足,其次是面部和耳部,散在分布,多对称发生(图1-102)。皮损可相互融合呈斑块状或冻疮样。两手背远端和尺侧缘最为多见且严重。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
SLE患者寒冷性多形红斑并不少见,约占20%,而且与一般寒冷性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区别。发生寒冷性多形红斑的SLE患者,除皮疹外,其他病情活动指标不一定增高,所以也不一定要增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该皮疹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皮损多见于冬季或冬春交接时,天暖后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可伴有肢端发绀和网状青斑等。推测与寒冷有一定关系。有文献报道,部分患者血中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或冷凝集素的含量增加,但与不患SLE的单纯寒冷性多形红斑患者上述检测指标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寒冷可能使上述冷抗体凝集、沉淀,血黏滞度增加,再加之血管收缩,血流更加缓慢,使局部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诱发皮疹。对少数SLE患者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皮疹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呈非特异性亚急性炎症改变;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有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提示有免疫学因素参与皮疹的发生。
3.多形红斑该皮疹与寒冷性多形红斑不同的是不一定发生于冬、春季,发生频率也比后者低。皮疹可分布于全身多个部位,但以面部、颈部、上肢、胸背部等处最为多见。可作为基本皮损散在或融合形成SLE的蝶形红斑、手指背或手背红斑,也可以单一形式的皮损出现,散在分布。严重的皮损红肿明显,中央可有坏死、变黑,或形成水疱和大疱(图1-103~105)。可同时有口唇和阴部等处黏膜的损害。
4.甲皱(根)红斑为甲皱部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可伴甲小皮角化。
5.光敏感是SLE患者常见表现,约1/3~1/2的患者发生,并可为其首发症状。主要见于日光暴露部位。面部最为常见,其次是额、前臂伸侧、手背、胸前“V”字区和上背部等处。多见于春夏,少见于冬季。引起光敏的紫外线光谱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UVA)也有一定作用。光敏的表现有三种形式:①原有皮损加重,可伴有
img

img


全文38MB,为1个PDF文件。好资料。
在我发资料前,都会搜索一下,如果已经有人发过,那就不重复了。所以,我是首发哦。各个学科都有,我做个目录,不断更新哦。大的书籍分为若干个PDF文件,每个文件约30MB,都可独立打开。
【资料】我发的资源论坛里都没有哦









































































































































































































































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图鉴与诊疗精要.pdf (35.4 MB)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127

12 55 1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