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反思一下考研,三年考研心得
这次失败以后,在努力从自身找原因的同时,也感觉到考研过程中的以下不足。
1,试卷为什么要报按考省市分呢,为什么不能统一阅卷呢!有些省份那么水,有的省份那么旱,都不在一个水平线,又何来相同的标准。我感觉到这对某些偏科的同学,又向往好学校的学生极其的不利。这和以后的调剂也有很大的关系。或许可能考研人数比较多,聚集起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只要能能保证公平,每个学生多交几十块钱的报名费,谁会有意见呢?
2,复试的人数多,录取的人数少,为了保证择优录取,很多学校选择广泛撒网,寻找优秀的学生,复试比例是一扩再扩,从开始的1:1.2到后来的1:1.5,1:2,1:3有的专业甚至达到1:15。当然从学校角度讲这是很好的,择优录取吗,人越多,招的人就越优秀,但谁又能体会到学生的悲哀呢,这些被刷下来的学生怎么办?可能他们很优秀,有的甚至比录取的还要优秀,他们唯一少的只是一点运气而已。一个学生一年只有一个志愿,如果失这个志愿失败了,只能接受调剂的命运;而调剂前景又如何呢?二流医学院没有自己想上的专业,三流医学院有自己想上的专业却不想去,而且大部分都是自费的。
3,为什么只能有一个第一志愿呢?记得我们高考的时候第一志愿是五个平行的,既然有34所和普通院校之分,为什么不能划两个志愿呢,一志愿是34所,一志愿是普通院校。34所复试那么早,被刷下来的再参加普通院校的复试。这样不更能保证学校的择优录取吗?年年有多少优秀的人才,由于畏惧被刷而不敢挑战34所。又有多少高分被刷之后,而找不到合适的学校上,要么选择工作,要么选择再战,而这些人才如果能都能进一些二流医学院,难道这些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会因此提高那么一点点吗?
4,调剂过程中,很多学校歧视小医学院的学生,有的学校自己本身都不是211,985,调剂却偏要211,985的学生,难道只有211,985才能培养出来人才?难道你们自己学校网站上说输送出多少多少人才都是瞎话?我感觉到这些学校在歧视别人的同时也在歧视自己,无异于自己抽自己嘴巴。
接到小邹电话,听说调剂到一个三流医学院了,心里甚是为之抱屈,写点东西,希望你看到后,能给你带来点安慰。
最后编辑于 2012-04-29 · 浏览 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