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减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手术条件:水电介质平衡,心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营养转况正常,年龄——超过70岁并非一概禁忌。术前营养支持:指征——有明显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肠外营养支持7——10天,热量 25-30KCAL/KG/D 糖,脂比1-2:1,氮 0.15—0.2KG/D,适量白蛋白,红细胞,TPN+精氨酸+谷氨酰胺。
术前减黄: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器官功能损害,并发症增多。减黄手段:PTCD,内镜胆道引流(鼻胆管,胆道支架),乳头切开术,外引流。观点:1.对于营养状况好,器官功能好,宜做一期切除手术;2.全身情况较差者,先减黄+营养支持,约2周后手术。
胰腺癌术后处理:1.保留内环境的稳定:生命体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出入水量,尿量的观察;
3.保持引流通畅,注薏引流物的量,气味,成分;
4.营养支持;
5.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术后营养支持:TPN有肯定的效果,生命体征稳定后(术后24小时)开始予ALL-IN-ONE。TPN选择:20%DEXTROSE,LCT/MCT,支链氨基酸。
术后营养支持:1.提倡术后放置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EN;
2.EN:保护肠屏障,避免TPN的并发症,防止体内菌群,毒素移位。EN制剂以整蛋白为主 二肽类,支链氨基酸。
生长激素(GH)的应用:
1. 促进蛋白合成作用明显;
2. 兼用促肿瘤生长作用。
胰腺肿瘤的术后处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发症与术式有关:保留幽门(PPPD)——胃排空延迟;全胰切除——易代谢紊乱。之外与术式,术中出血量有关。
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保持氧供,血供稳定。
术后胃排空延迟:1.PPPD多见;
3. 其他原因:腹内感染,胰瘘,电解质紊乱;
4. 补充CA,MG,P;
5. 生长抑素有促胃排空的作用;
6. 小剂量红霉素(1MG/KG);
胰瘘:最受重视,危害最大,可腐蚀出血,腹内感染,胃排空延迟,是术后死亡重要原因之一,预防要从术中开始,包括术式技巧。
预防胰瘘:1.手术操作轻柔;
2.胰管内放支架;
3.肠袢内减压;
4.套入部肠黏膜切除;
5.空肠造瘘-早期营养支持;
7. 生长抑素(GH)。
胰瘘诊断:1.引流量增加;
2.引流液色泽,黏度;
3.持续时间大于7天;
4.AMS增高;
5.造影检查。
治疗:1.充分引流;
2.营养支持――EN,TPN;
3.抗感染治疗;
4.生长抑素;
5.生长激素。
6.TPN+生长抑素有治疗作用。
PD术后出血:1.发生率5-7.5%;
2.术中耐心,仔细止血;
3.防胰瘘;
4.迟发性出血(术后14-38天)做选择性造影及栓塞。
PD术后出血处理:1.胃肠道出血——保守治疗能控制;
2.腹腔内出血——常需手术;
3.感染致大出血——及早手术。
术后腹内脓肿:发生率4-10%,全身炎症反应,B超,CT有助诊断,穿刺置管引流。
术后糖尿病:1.全胰切除术后发生率100%;
2.PD,DP术后发生率;常规检测血糖,尿糖;
3.TPN加用胰岛素(1U:2-6G);
结语:PD,DP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利康复。
1. 术前,术后营养支持重要性,提倡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
2. 术前减黄利少弊多;
3. 胰瘘重在预防,诊断后应积极治疗;
4. 术后出血应酌情做相应处理;
5. B超,CT有助于腹内脓肿的诊治;
6. 对术后糖尿病应有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