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77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胡智勇(荆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目的:了解和掌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分布与病原菌的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加以控制。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24小时以上的35577份病历逐一进行调查。结果:有1778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发病率5.00%;例次率5.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52%;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占44.05%,G-菌占41.96%;60岁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重在预防,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加强对病原学的及时送检,提高检出率,指导临床用药;加强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状况,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探讨其危险因素,以便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防范,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保障医疗安全。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的住院病例进行了查阅、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对本院病案室2000年1月~2001年12月的35577份出院病历逐一进行了调查,住院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病历除外,最短住院时间2天、最长住院时间311天。
1.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
1.3方法:所有出院病历,由专职人员逐一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查阅,诊断依据来自病历入院诊断、各种检查结果、医嘱单、手术记录单、病程记录、护理纪录、出院小结。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化验单、检查单、病原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填入统一制定规格的统计表内。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病率:被调查的35577份病例中,有1778人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00%,感染总例数为1875次,例次感染率为5.27%,临床各科感染率见表1
表1 临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科 室 出院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I C U 1646 84 5.10
内 科 10568 582 5.50
外 科 9377 552 5.89
妇产科 4347 292 6.71
儿 科 4041 62 1.53
五官科 2535 60 2.37
传染科 1300 71 5.46
肿瘤科 1763 75 4.25
合 计 35577 1778 5.00
2.2年龄、性别与医院感染:被感染的1778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天,最大98岁,男928例,女850例。各年龄组分布见表2
表2 住院患者年龄分组感染率
年龄(岁) 住院人数 感染例次数 感染率(%)
0~ 5156 192 3.72
10~ 2744 91 3.32
20~ 5943 245 4.12
30~ 6564 246 3.75
40~ 5501 293 5.33
50~ 4497 281 6.25
60~ 5172 527 10.19
合 计 35577 1875 5.27
c2=48.78 P<0.01
2.3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上呼吸道感染627例次,下呼吸道感染414例次),感染构成比为55.52%,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1.31%,手术切口感染占11.25%。各感染部位分布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构成
感染部位 感染例次数 构成比(%)
呼吸道 1041 55.52
泌尿道 212 11.31
手术切口 211 11.25
胃肠道 195 10.40
烧 伤 4 0.21
皮肤及软组织 95 5.07
腹 腔 9 0.48
败血症 6 0.32
其 它 102 5.44
合 计 1875 100.00
2.4医院感染病原菌:从177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有268例进行了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送检率为15.07%,检出125份,阳性率为46.64%,其中检出G-菌60株,G+菌20株,真菌63株,详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病原菌属构成
病 原 菌 菌 株 数 构成比(%)
G-菌
大肠埃希氏菌 11 7.69
铜绿假单胞菌 11 7.69
其它假单胞菌 5 3.49
不动杆菌 4 2.80
阴沟肠杆菌 3 2.10
变形杆菌 4 2.80
中间肠杆菌 4 2.80
产气肠杆菌 3 2.10
克雷伯氏菌 6 4.19
枸橼酸杆菌 5 3.49
沙雷菌属 4 2.80
G+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14 9.8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 2.80
蜡样芽孢杆菌 2 1.40
真菌
白色念珠菌 15 10.49
其它真菌 48 33.57
合 计 143 100.00
3、讨论
3.1医院感染发病率:被调查的35577份病例中,有1778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5.00%,感染例次数1875次,感染例次率为5.27%,总感染率低于国内9.72%左右的报道[1]。分析原因,是极少数医生院内感染意识淡漠,认识不足,对诊断标准掌握不够,导致病程记录不完整,没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所致。因此,对医生的院感意识强化教育很必要。
3.2医院感染与年龄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60岁以上的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多患慢性病,住时间较长[2],所以易感性明显增强,感染率是<60岁患者的二倍,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所以,在对高龄患者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防止受凉,鼓励病人下创作适宜的活动,使用抗生素应慎之又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3.3医院感染与发病部位: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总数的55.52%(上呼吸道感染占33.44%,下呼吸道感染占22.08%)在调查中发现,在使用中央空调的季节,呼吸道感染成倍增高,这说明,在每年夏天、冬天使用中央空调时,由于没有对空调装置进行清洗、除尘,造成了对医院空气的污染,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还应采取各种方式保证空气的质量,同时,应避免病人受凉。
泌尿道感染占11.31%,手术切口感染占11.25%,与国内外医院感染率报道基本相符。
3.4医院感染与病原菌:在感染的1778例患者中,只送检了268例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送检只有15.07%,这显然是不够的。
3.5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医院实施的各种侵袭性操作,即以破坏病人的防疫屏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使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特别是住院时间长的高龄患者。
要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重在预防,重在提高全院全员的院内感染意识,使之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自觉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搞好日常的各种消毒、灭菌工作,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洁净的疗养环境。加强对病原学送检、分离、鉴定,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及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郭金凤,丁丽贞,李筠,9191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71
[2]何春荣,邓小茹,刘文和,等,1529例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