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规培情况调查:社会规培补助平均3250元/月,专培补助仅811元/月
从 2015 年开始,规培政策铺天盖地、拔地而起,至今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且现在的住培,俨然不是刚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如今的轻车熟路!虽然政策基本成熟,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存在有些不如意的情况。比如工资少、没有奖金、干杂活、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不让喝科室桶装水……
你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呢?
——————⚡️分割线⚡️——————
截止至 11 月 25 日,共有 455 位站友参与了调查,其中 45% 来自二线城市,95% 都来自三级甲等医院。
1、本次调查按照单位人规培、社会人规培、专硕规培对大家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三种人群的占比如下:

2、不同人群的平均每月住培补助差别也较为明显,社会人规培平均补助为 3250 元/月,单位人规培为 2950 元/月,而专培只有社会规培的四分之一,仅 811 元/月:

顺便统计了一下各个地区的平均补助,总体来看上海和重庆都是属于待遇较高的地区:

3、针对目前的待遇,超过半数的人都表示不满意,其中专培「非常不满意」选项的占比甚至达到了 72.67% 之高:

4、与此同时,约 60% 上下的人认为自己在规培的前后并没有什么个人提升:

5、那么大家又都是为什么而选择了规培呢?
这一点上,单位人与社会人规培均有超过 80% 的人是出于晋升需求而不得不规培,社会规培中有 31% 的人则是为了学习更多临床知识:

6、在调查中,关于「是否愿意推荐自己所在规培医院」问题,有 289 位站友进行了回答。其中仅个位数站友愿意推荐自己的医院给大家,选取了其中质量较高的回答列出,感谢这些站友的分享:
👦🏻 站友 A:
绵阳市中心医院,比较推荐想考研、又担心考不上的人以及就想学点东西以后在县、镇等医院工作的人来。理由:① 医院允许考研;② 病人多,病种相对多,有证之后,有的科室需要单独值班,非常锻炼能力,可以学到一个医生基本的临床技能。
但是,如果追求读研、读博,那么这里的学术交流相对省级医院来说少一些;临床花的时间多很多,空余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P.S.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这里三甲医院大多要求周六上午正常上班,期待双休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绵阳了);学习氛围分科室,但总体来说比教学医院差很多,教学质量也分科室,参差不齐;更好同时科研类的学习很少,不适合专而精的这类同学。
👦🏻 站友 B:
首先,我还是比较推荐别人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毕竟这是潮汕地区乃至粤东医学实力最雄厚、教学资格最好的医院了。再者各个科室的医师及规培生之间相处很融治,带教老师负责,时不时会给你上课,给你讲解临床遇到的一些病历特点,基本能做到手把手教学。因为我是内科规培,所以其他科室我不清楚,但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 站友 C:
我们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相对大多数医院来说推荐我们医院规培,但是我是本院职工,所以规培收入平均一个月有 7000 元,其他外院的 4000 元左右。至少现在来看对年轻医生还不错,因为收入勉强跟得上工作量。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科教科管理很混乱,管理没条理,形式主义严重,逼规培生参加大合唱这种事也有。
7、对于规培,呼声较高的代表性建议都有……
👦🏻 站友 D:
专硕相较于其他规培生,没有国家规培补贴,医院给发个 800 元的补贴,比正式员工还忙,连自己都养不活。医疗环境还不好,老板时不时传唤。希望国家还是能保障一下临床型研究生规培的工资和工时吧。
👦🏻 站友 E:
感觉基层的住培就是个形式,免费劳动力。说是轮转每个科室都有老师带,其实就安排和一线倒班,不会教东西,就是写病历病程。像影像科、麻醉科、超声等的住培学员又没人教如何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都是说:「这都不会?不是实习过么?」住培都没人教,实习的更不管。上面来检查就疯狂的补资料,什么教学查房、病历讨论 ,其实基本都没有安排过。还有其他的各种……
👦🏻 站友 F:
希望不管是与原单位的合约还是与住培单位的合约都应该合理化,而不是过分地将违约代价提高,大部分规培生都是刚毕业,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去承受违约代价。希望能够允许中途考研,完善相关考研制度,因为考研也是希望进步,和规培目的殊途同归。
——————⚡️分割线⚡️——————
如果有共鸣的话,欢迎转发帖子给你身边的规培伙伴们!
也欢迎大家在帖子中回复自己的规培情况,共同交流,优质回复将有丁当或积分奖励哦~
同时也别忘了点点帖子下面的小心型,收藏一下,后期会把各位诉说的情况做一下总结!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与支持规培天地版块!2019我们规培版版主@向往医者@佛度有缘人 将与你们一起加油,共同努力。共同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