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朱新波教授学术报告视频,还原药物研究要点
复习朱新波教授学术报告视频,还原药物研究要点
辛老师,2019-10-28
近日,黄岩“半仙”用“神药”上了自媒体,红火了【1】【2】【3】!其中一张协定处方图片,内中有阿米卡星和克林霉素。这可是两药联用毒性增加、会死人的药理性配伍禁忌。前期黄岩本地死过不少人,我们应用温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朱新波教授的研究结果,作过较大的研究宣传。可20 多年后,依旧在基层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中根深蒂固。更不可思议,近期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文件推荐使用这两类药联用。引发热烈争论
在丁香园专家访谈对话中,对《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推荐使用这两类药联用。和专家作了对话,提出上层一句话,对基层起了导向作用。
按照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和社会公众的认识水准,无论如何,首先要保证医疗安全。
细菌耐药,体内相互作用,-----等等一系列致非急性死亡表现,即使不合理,也不会构成重大社会公众事件。这基于社会公众的认识水准处于很低水平,但并不是说让其存在漫延下去。
中央八项规定,可谓不算不严,但下面顶风作案,还是有各种应对办法,与中央明文规定相对抗。假如中央八项规定,能留半丝缝隙,可想而知,下面顶风作案,更有千百万条“变通”办法。同理,你上层决策者制定指南,留条缝隙给基层,并且这条缝并不见得有多少获益,下级基层医院执行中,要走偏多远方向!
某某某教授,你少去基层,可能了解不多,我们可天天在基层接受信息。你的指南,如果引导基层医务人员遭杀身之祸,我估计这也不是你的初衷。
从资料看,可能你已经离开**大学第一个医院妇产科,但你的威望,和所主持的发布的指南,有多少你没有想到有负面影响,我不直言相告,可能不能使你从深度危害来认识纠正。
本期嘉宾
我们注意到了这两种药物联合的副作用,并对该医生的提议非常重视,多次多人查询国内外文献,但没有发现像您所说的那么多死亡病例,或许我们查询的不足?欢迎你把相关的文献提供给我们,在新版中由于考虑到该方案对盆腔脓肿的疗效较好、基层单位的患者经济问题,继续保留了该方案,但提醒使用者神经毒素方面的反应。
hyxxj1949 :
1 , 上层发出的指南或指导方案等,尽管有不同名词,对下级都是起导向作用的,下级作为执行的依据。
2 , 即使单用克林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基层医疗中仍问题百出。
3 ,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远落后于现实发生率。
4 ,为适用基层推行该方案,更不可行,杀医杀不起呵!
http://www.dxy.cn/bbs/thread/29458216#29458216
2014-11-06 19:32
针除上述2处高层指南或指导方案,重新检索本人的历史记录原始资料,今天复习了近期朱新波教授在本地学习班上的学术报告视频,逐字逐句还原报告主要片断精神。从报告原始记录中,了解到更详细的内容,有些字句听不清,但总精神没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抗菌药联用,毒性增加,无容置疑。有些专家引用国外文献,推荐国内临床使用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是学术滞后的表现。国内当前的医患关系,保证用药安全,是第一需要。
附件:
【1】复习朱新波教授课件:(2017,9,22,浙江台州市立医院国家级学习班)(本人视频编号【244】)
标题:《从1 例抗感染治疗引发的关于医疗事故处理的思考》
(时长:58:27)
【以下记录视频时段与报告对应内容摘要】
22:59:(图,死亡案例;)青霉素皮试死亡;
23:27—25:00:皮试针头有血,多在皮下(有血管)。不认可皮试操作,应刺入皮内(表皮与真皮之间,不应有血。
27:00—28:22;鉴定,
27:25:责任在护士;
31:00;分析中国医疗圈药师,护士,处从属地位(多数中专毕业)历史原因。
34:00;半衰期;
35:40,曲线图;
35:59:β-内酰胺类,一天挂一次,是错误的。这是我14年前在国内首次提出的
36:06:有三个是我世界上首次提出的。
36:17:96年丁胺卡那和林可霉素。
36:28,这个原来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发展中国家使用,因为当时这两个药对抗生素过敏很好,我提出,会死人的,结果被人骂。
36:49;说我胡说八道,
36:58:你骂我,我偏要证明自己。用了2年时间,证明我是对的。
37:06,98年,被卫生部确认,这两个药,不能联用,用了,就是配伍禁忌。
37:13,这个事情对我影响太大。从此 ,我敢藐视一切。
37:23 ,提出了三个世界首次。
37:40:当时,中华医学会,建议---(听不清)
37:50--39:10,青霉素时间依赖;(曲线图)--(重新从半衰期论述一天一次给药,导致细菌迅速耐药
40:10,跨膜转运
40:56;细胞膜图;
52:04;再思考一问题;药问题;中西方差异;中国百姓,看说明书有不良反应,就不敢用药;西方,说明书越详细越好
56;40,中方,删除不良反应。
【2】复习朱新波教授课件:(2019,9,20),浙江台州市立医院国家级学习班)(本人视频编号【273】)
标题《关于合理用药中的哪些事儿
(转发于丁香园:60年前在新疆察布查尔的一次“怪病”调查(健康报,2019-09-20(8版)读后感;http://www.dxy.cn/bbs/topic/41997481?sf=2&dn=9
读后感 :
今天看到此文,感到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想起前天参加台州市立医院学习班,专程赶去听温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朱新波教授的报告(《关于合理用药中的哪些事儿》。在报告中,一张PPT(视频8分16秒—9分04秒)“林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世界上首次1996年,我提出来不能联用。这两药联用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放大几百倍”,血压下降100倍左右,很多病人要么死于呼吸抑制,要么死于低血压休克。发生率不是很高,但死亡率很高,最好不要联用。(以上系复核报告视频要点)。
本人现埸直播报告内容要点到微信圈,马上收浙江临床药师微信圈回音:“辛老师,联用毒性增加说了几十年了”;立即回复网友:“现在有人出来翻天了”。
朱新波教授这个研究,其背景是浙江出了不少两药联用致死病例,浙江省卫生厅下达科研任务给温州医科大学。当时台州地区也死了好些类似病例。本人是本地药事质控中心主任,查阅到朱新波教授研究成果,写出了系列调研报告。20年后两人首次见面,这次是第三次见面。
现在有人要重新提倡两药联用,实质在宏观导向上支持联用,这与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精神、药品说明书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等系列“不支持联用”精神背道而驰。淮南三医院一级医疗事故,这两药联用再加肌松剂联用,患儿当埸死亡,上法庭是药剂士担责,这与当前药师事先审核处方的大背景,扰乱了思路,混淆了方向。
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就要加强全民安全用药教育!
文献
【1】黄岩山里发生件奇事,天天有人包车来,本地论坛炸裂!真相是什么?“全黄岩” 1周前(https://mp.weixin.qq.com/s/rh17olGTfuhoGQf4ZOJKpA
【2】黄岩半山有“半仙”?江苏福建人都上山打“神针”黄岩网 6天前(https://mp.weixin.qq.com/s/XWt-p4FxM5GTEdoUe0bA5g)
【3】浙江山村老神医一针治好全身酸痛?每隔几天就有一群人包车去看病,药单“不简单”http://3g.k.sohu.com/t/n400963010?showType=
本人需要强调:
单用克林霉素,或氨基糖苷类,临床的药品不良反应就已很复杂,如克林霉素单用,就发生很多的过敏、休克 、肾功能损害、心脏聚停---等。在药物制剂方面,就有盐酸盐和磷酸酯的区分。两者国内外设置有较大差异。现在提倡两药联用,火上浇油。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