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酒后几天可以用头孢提问讨论

发布于 2019-08-13 · 浏览 1.1 万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7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微信群中与网友聊”酒后用药“与”药后用酒“话题,很有意思。特别与孟庆义教授及美国药师对话,发现自己在落笔显示出错。因微信聊天,比较粗糙,顺着网友提问“酒后用药”话题,把本人原文“药后用酒”的统计分析,笔误了。更主要是,一片头孢呋辛引起过敏性休克,究竟是戒酒硫反应?还是其他原因引起过敏性休克?

     在某一微信群,曾讨论一案例,提问者为某大医院临床医生 (博士),其母亲服用二甲双胍,已10多年历史 ,没有不良反应,可现在一吃二甲双胍,就腹痛腹泻,经内分泌临床药师分析指导,减至1/4片,饭后用药,仍然腹痛腹泻,这情况发至微信群,我看到 后,认为是腹痛型过敏咨询过敏史,是高敏体质

    此事过去10 年了。今年前不久,听了温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朱新波教授报告:“药物一致性评价与用药”。点到二甲双胍国内有129 个批准文号,与网友私聊这个 博士腹痛腹泻案例,网友要求我回访。结果,现在又用上“二甲双胍”(格华止),没有腹痛腹泻现象。这样,这案例可有20 年历史了!

这里,都是医学药学领域的大咖,你说什么原因?一个博士儿子,加上这么一大帮朋友,难道管不住老母亲这个平常的用药?!

所以,我又找出前些天的对话记录,供大家讨论分享!


辛老师。2019-08-13


酒后几天可以用头孢提问讨论

(京津冀合理用药专家群)

2019-08-10


1,网友(秦皇岛)

请教群内各位专家:临床医生对于饮酒后多长时间可以使用头孢进行咨询。我没有查到相关论证。对此各医院可有相关规定?依据?


现在很多医院是护理规定的:饮酒前后七天不得使用头孢?这样的规定不当,会影响患者得到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2,辛老师;

@秦皇岛 白某某 -各人情况不一样。


3,网友(白)

@辛老师 谢谢


4,辛老师


@秦皇岛 白某某,我统计的资料,酒后(更正:应“药后)2-3天戒酒硫反应最高,总体而言,一周内多发,最长个例10天,也有20天1例。


5,网友(白):

@辛老师 谢谢您!那么是否可以理解,酒后七天用抗菌药规定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酒精在人体代谢出去后吃药是否应该就无影响了?人体本身对酒精的代谢时长决定了用药间隔的差异性?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6,辛老师:

规定7天,应该是各地各人的自行理解局部措施实际操作应根据病情需要程度灵活把握。我对药品说明书中“孕妇禁用”一语作过解读:对公众,“孕妇禁用”一语必须写上。这是宏观指导,首先把住关,公众别乱用滥用后续治疗需要,请临床主管医务人员把握。

还举例了“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从幼儿园开始就教育的交通法观。但消防车急于救火,什么时候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法规吗?

我反复提出,药师要充分研读药品说明书,为大众,为临床作充分解读,领会精神,使药品为人类健康发挥最大的优势。但现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意识太重,表现在各个方面,尤其行政管理层面,特别突出。


7,孟庆义教授回应

@辛老师 双硫仑样反应是头孢影响酒精代谢,不是酒精影响头孢代谢。是吃完头孢后不喝酒,通常为一周,最长的有三周左右。多数情况下酒精代谢约12-24小时内就完全代谢啦。再吃头孢,不可能引起乙醛堆积。

酒劲过去,吃啥都行。

8,辛老师回应:

对的。落笔时反了。谢谢,原文也是这样的


(孟庆义提供:连接伪 医学传闻:

服用抗生素后饮酒会致人于死地?

流传度:100000000+

    5月初一篇题为“酒后吃头孢有多恐怖!医生凌锋生死24小时”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凌锋医生在服用自己平日常用的抗生素头孢呋辛酯几分钟后出现瘙痒、呼吸急促并很快陷入昏迷,经抢救后于次日平安出院,经此一劫,凌锋反思这次的危机可能与前一晚的半杯红酒有莫大关系。

凌锋的医生身份无疑是此次将抗生素与酒的话题送上热门的强力助推器。经过发酵,一批标题耸人听闻的文章,如“服用头孢后饮酒必死无疑”、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酒精加抗生素杀人于无形”经过广泛传播再度加深了人们的恐惧。那么,抗生素与酒的关系真如传言所说的那么“致命”吗?


大咖来辟谣


img



主持/孟庆义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 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科医学与老年保健专委会 主委

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委会 副主委兼秘书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 副主委

酒精加抗生素是杀人毒药,有些危言耸听。

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酒精(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由肝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所制约。乙醇先在肝内由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经乙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乙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第一步反应生成的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分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皮温高等症状。

(一)酒量大小与酒精代谢差别有关

      由于乙醛是引起酒精中毒的最主要因素,故其的产生速度与蓄积速度,决定个体酒量的大小。其中乙醛的体内含量,决定于这两个限速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差别。

1. 乙醇脱氢酶低活力和乙醛脱氢酶高活力型:

进入体内的乙醇,由低活力的乙醇脱氢酶缓慢氧化为乙醛,乙醛然后经高活力的乙醛脱氢酶迅速氧化为乙酸。体内乙醛的产生速度很慢,但代谢速度很快,体内的蓄积速度则很慢。此类型的个体“酒量”较大,体内乙醛的蓄积量很小,故血管扩张不明显,这就是俗语讲“脸越喝越白”的人。

2. 乙醇脱氢酶高活力和乙醛脱氢酶高活力型:

     进入体内的乙醇,由高活力的乙醇脱氢酶迅速氧化为乙醛,乙醛然后经高活力的乙醛脱氢酶迅速氧化为乙酸。体内乙醛的产生速度很快,但代谢速度也很快,体内的蓄积速度则很慢。此类型的个体“酒量”也是比较大的,体内蓄积的乙醛能迅速代谢成乙酸,故刚饮酒时乙醛迅速产生,血管明显扩张,皮肤与面部发红;但随着乙醛的迅速代谢,皮肤与面部发红将迅速消退。这就是俗语讲“喝酒上脸,但脸红很快消退”的人,此类型的个体“酒量”也较大,即“易脸红的人,不一定不能喝”。

3. 乙醇脱氢酶高活力和乙醛脱氢酶低活力型:

进入体内的乙醇,由高活力的乙醇脱氢酶迅速氧化为乙醛,乙醛然后经低活力的乙醛脱氢酶缓慢氧化为乙酸。体内乙醛的产生速度很快,但代谢速度很慢,体内的蓄积速度则很快。此类型的个体“酒量”最小,体内乙醛的蓄积很快;故饮酒时乙醛迅速产生,血管明显扩张,皮肤与面部发红。此类型的个体“酒量”比较小,这就是俗语讲“一喝酒就上脸”的人。

4. 乙醇脱氢酶低活力和乙醛脱氢酶低活力型:

进入体内的乙醇,由低活力的乙醇脱氢酶缓慢氧化为乙醛,乙醛然后经低活力的乙醛脱氢酶缓慢氧化为乙酸。体内乙醛的产生速度很慢,代谢速度也很慢,体内的蓄积速度则更慢。此类型的个体于饮酒后,少有“醉酒”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乙醛的蓄积量逐渐增加,“醉酒”及血管扩张等症状逐渐出现。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晚上喝酒,次日醉酒”的人。这是四种极端类型,更多的个体是各型之间的过渡。


5. 戒酒的道理

从上述酒精代谢的机制中可以发现,如有药物能抑制乙醛脱氢酶,就能减缓乙醛的代谢,加速乙醛的蓄积,使“醉酒”症状提前出现,这些药物就能用来戒酒。常用的戒酒药物是双硫仑,或称为戒酒硫,就是通过这种机制来戒酒。患者服药后,只要一喝酒,就会出现“醉酒”症状。

(二)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

      在临床上,一些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N —甲基硫代四唑等基团,如头孢哌酮,它也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现象,被称为双硫仑反应,又称双硫醒反应。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心慌、气急、心率加速、血压降低及嗜睡幻觉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惊厥及死亡。在临床上双硫仑样反应很容易误诊为药物过敏或心脏病发作。因此,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应询问近期用药病史。

       头孢哌酮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主要通过胆道排泄;肾功能损害者可用常用剂量,有肝功能损害者或胆道梗阻者,也可用常用剂量,因此时肾脏排泄量增加,代偿胆道排泄减少。本品毒性低微,易耐受。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注意的是应用头孢哌酮期间直至用药后5 天内饮酒皆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和停药5天内患者不能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含乙醇的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和氢化可的松;在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如静脉用硝酸甘油或氢化可的松,也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很容易误诊为药物过敏。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

定、头孢克洛等。以头孢哌酮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最多,最敏感。

硝咪唑类药物

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其它抗菌药物

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另外,市售鲜花保鲜时,在插花的水中常加入乙醇,人接触后也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或特异质反应,这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如有患者在用药后食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用乙醇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有学者指出,当患者使用N —甲基硫代四唑基团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即使用乙醇消毒皮肤或擦洗降温,少量乙醇进入血循环,也可发生此类反应。尤其是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所以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此类药物时,尽量不用乙醇消毒,而用聚维酮碘消毒。

(三)双硫仑样反应要与过敏反应相鉴别

双硫仑样反应的机制是与双硫仑起相似作用的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的药物,抑制了乙醇代谢过程中的第二个限速酶-乙醛脱氢酶,造成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的大量堆积,由此导致乙醛中毒现象。因酒精代谢较快,故双硫仑样反应多为抗生素类药物应用在先,酒精摄入在后,或者同时应用。先酒精,再抗生素的发病模式少见。

       其次,双硫仑样反应临床并不多见,只发生于少部分易感人群,多数情况下吃抗生素后喝酒并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且只有少数一些抗生素,在部分易感人群中,才有可能发生,故不必太在意。第三,吃过抗生素后,迅速出现不良反应,应优先考虑过敏,喝酒后迅速出现反应可考虑乙醛中毒-双硫仑样反应。另外传闻中所描述的发病过程,服药后迅速出现,不像是酒精相关的双硫仑样反应,应是头孢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且急诊医生的治疗,也是按着药物过敏进行的,疗效显著。

总而言之,双硫仑样反应少见,不要把药物过敏反应误认为双硫仑样反应,酒精不应乱背各种“黑锅”;“服用头孢后饮酒必死无疑”,“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酒精加抗生素杀人于无形”,这些言论均无明确科学根据。

(2019年第7期--伪医学传闻)(原文见附件上传)


9,美国药师(另一群):

    对于饮酒与头孢的不良反应,我和几位在美国的药师也讨论过,我们都没有印象在学习的时候有这特别注意事项,酒精代谢本身是很快的,再怎么宿醉的人两天后血液里基本上是查不到酒精的,所以这个饮酒后7天不服用头孢,我们一致觉得不太合理。唯一有印象有双硫反应的是cefotetan,口服的头孢没有禁止与酒精同时服用这个warning。再有就是,有双硫反应的也只说药物停止后多少天不能服用酒精,没有说服用酒精后多少天才能吃药的。我对这个头孢/酒精 还是抱有很大迷思.....


10,辛老师:

对的,应该是药后饮酒,不是酒后用药,原文也是指药后用酒。回答网友提问时没有注意提问用词。谢谢。


11,陈主任:

两个都是问题。


饮酒后多长时间可以吃相关药物

吃相关药物后多长时间可以饮酒







最后编辑于 2020-01-30 · 浏览 1.1 万

14 175 2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