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咯血:肺癌合并曲霉菌继发肺栓塞1例

病例简介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57岁
简要病史:受凉后咳嗽、咳痰1周入院;既往20+年前曾因“反复受凉后咳嗽、咳痰,间断痰中带血”于外院行胸部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近3年来咯血较前增加;患者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查体无特殊、
辅助检查:胸部CT提示:左下肺结节影,左下肺炎;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7%;肿瘤芯片特异性抗原:神经烯醇化酶20.7ng/ml,胃泌素肽前体85.8pg/ml;痰找抗酸杆菌阴性;T-SPOT阴性;真菌D-葡聚糖阴性。
临床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左下肺支气管扩张症
(3)左下肺不规则团块原因:1)肿瘤性? 2)炎性?
治疗经过:
给予头孢孟多酯抗感染治疗,期间行支气管镜检查及送检痰培养+药敏检验;支气管镜下见:双侧支气管管腔粘膜充血,无水肿、糜烂及活动性出血,局部管腔内见脓性分泌物,予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细菌培养+药敏及痰培养+药敏均提示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治疗。
为进一步明确左下肺不规则团块原因,遂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回示:真菌团,倾向于曲霉菌,PAS染色(+)。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伊曲康唑,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平稳,带药出院。
出院1月后 患者突发大咯血,量约600ml,急诊再次入院。
考虑咯血原因:
(1)肺栓塞、支气管动脉畸形?
(2)抗真菌治疗未满疗程?
(3)左下肺肺癌?
(4)支气管扩张症?
根据以上诊断,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肺CTPA示:左下叶肺动脉及其分支,右上肺动脉分支肺栓塞。真菌D-葡聚糖阴性,GM阴性,考虑患者大咯血,加用华法林为绝对禁忌,遂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伏立康唑静脉输液抗真菌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止血治疗。
因患者20+年来反复咯血,本次大咯血后入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胸外科会诊建议外科手术。
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纵膈侵犯。
患者术后化疗4个周期,一般情况良好;随访1年,自诉轻微乏力,术后至今再无咯血。
分析原因:
1、本例患者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史,免疫功能低下,曲霉无处不在,可直接由呼吸道吸入肺泡,使肺组织成为曲霉菌感染的靶器官。
2、肺癌患者病灶局部粘膜免疫屏障破坏,同时多有组织坏死,致使曲霉菌有机会在癌旁组织定植腐生,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
3、临床上,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诊断肺部真菌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警惕除外肺癌可能。
病例亮点:该患实际上是肺癌合并曲霉菌感染并在此基础上继发肺栓塞,第一次肺活检病理组织仅见曲霉,未见癌细胞,考虑取材有关,可能当时取材只取到表浅肺组织,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未见好转,并再次出现咯血,CTPA提示肺栓塞,综合考虑在肿瘤基础上并发肺栓塞,后因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才明确肺癌的诊断,可谓一波三折,提示临床,当一元论不能完全解释临床现象,需要更进一步考虑其他原因,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附图:
1、患者入院时胸部CT:左肺下叶见一大小约3.7×2.9cm团块影,内有不规则支气管扩张影,边缘有分叶、短毛刺及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增厚。左肺下叶另见斑片状模糊影,其余肺清晰,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无移位,内无结节或团块影;心脏、大血管未见异常;双侧胸廓对称,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建议增强CT检查。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随访。左侧胸膜增厚。
2、患者左下肺切除术后胸部CT:双肺见条索状高密度影,气管居中,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走行通畅;纵膈左移,双肺纤维化灶,左侧胸膜增厚。
3、术后1年随诊胸部CT:左肺下叶支气管截断;纵隔左移,内未见异常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包未见明显积液;左侧胸壁见软组织密度影,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考虑.左肺下叶切除术后改变;双肺少量纤维化灶,左侧胸膜增厚。
4、肺动脉CTPA:左肺下叶肺动脉基底干、前内侧支及后侧支、右肺上叶肺动脉分支内见多发低密度影。考虑左肺下叶肺动脉及其分支、右肺上叶肺动脉分支肺动脉栓塞。
5、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天后复查肺动脉CTPA:肺动脉内多发充盈缺损消失。
6、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左下叶支气管管腔开口见脓性分泌物,管腔无狭窄及新生物生长。
7、曲霉菌病理切片:可见菌丝及孢子。
曲霉菌PAS染色(+)
8、高分化腺癌病理及免疫组化:
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TTF1:
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CK7:
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Napsin:
最后编辑于 2019-07-11 · 浏览 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