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血栓的超声评估——流出道通畅性
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评估除了评估血栓本身外,很重要的是对血栓下游的流出道作一仔细的超声评估。
只有具有良好的流出道,去栓治疗后才可能恢复良好的血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流出道评估时,首先要找到血栓的终末位置(下游,近心侧)。
上图中,蓝色箭头所指的部位就是血栓的终末,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下游的静脉流出道情况。图中黄色箭头所指就是无血栓的静脉流出道,注意其是否可以被压瘪、内径是多少。
下图中就在横切面上对流出道内径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瘘的闭塞,内瘘静脉无法得到充足的血管,管腔充盈不佳,所以看上去静脉管腔会比内瘘通畅时小,甚至小很多。
观察静脉壁的厚度会对原本的直径有一定推测作用,管壁厚者,往往原本直径可能较大。当然这要与狭窄相鉴别,一般而言,前者管壁厚往往是长段的、均匀的,后者则常常的局限性的、短段的。
对于前臂内瘘,静脉流出道的问题在肘部是最为常见的。
通常情况下,肘部的流出道较为丰富(如下图)。
但是,随着穿刺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狭窄乃至慢性闭塞的发生,或者是本身血管的变异,肘部流出道可能出现逐步损失。
最后可能会仅仅留下穿静脉作为唯一流出道,这也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下图黄色箭头所指为穿静脉)
这种内瘘一旦血栓形成,仅仅依靠介入治疗开通就会很困难,因为穿静脉比较曲折,其狭窄处理很困难,而且仅仅只有这一个流出道。
还有一种情况是肘部的静脉流出道仅仅为上臂头静脉。
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头静脉近心端、尤其是头静脉弓的狭窄。
虽然有时血栓仅仅到肘关节为止,按照“塞车”假说,狭窄常常就应该在血栓终了的部位,确实这里也常常能检查狭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下游的额头静脉弓一定没有狭窄。这个情况我们以后还会专门讲解。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内瘘的主干早就闭塞,内瘘血流仅仅通过弯曲细小的侧枝维持,这种内瘘流出道也是匮乏的。
评估流出道的意义在于对治疗的指导。
对于流出道丰富且通畅者,血栓治疗较为简单,介入治疗成功可能性大
对于流出道单一但通畅者,血栓治疗较前者难度增加,治疗时想需考虑到流出道痉挛、血栓脱落嵌顿唯一流出道的问题。
对于流出道匮乏或者仅仅通过穿静脉回流的,在治疗时需要考虑流出道重建,除了短段CTO等病变外,仅仅介入治疗成功率低,常常需要开放手术进行血管转位、移植、桥接等建立新的有效流出道。
(版权所有,严禁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