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套管针穿刺基本技巧
穿刺动静脉内瘘置入鞘管是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穿刺不顺利不仅介入治疗难以进行,而且可能会出现内瘘血肿,甚至内瘘闭塞。
穿刺针可分为普通金属穿刺针和套管针,今天我介绍下套管针穿刺的方法。
套管针的好处在于进去血管后容易调整,对血管损伤较小。
我们最常用的是泰而茂的桡动脉鞘,其配的穿刺针针的直径20G左右,一般经验而言可以穿入内径2mm以上的血管。
一般基本的穿刺方法分为以下几步。
1.局麻。1%利多卡因皮内注射一个小皮丘,直径5mm左右,不要太大、太深,否则可能压迫血管,导致穿刺困难。
2.请助手适当压迫静脉近心端,使得血管充盈,一般手压比较好,调节及解除压迫比压脉带更灵活。
3.进穿刺针。针尖斜面朝上,自体内瘘针体与皮肤夹角20-30°,人工血管则为30-45°,需要根据血管的深度和直径调整,深度大角度也略大,血管直径小角度也略小。在血管正上方进针,另一只手手指轻轻在针尖前方位置触诊血管以提供进针方向,但是不要压瘪血管。
4.缓慢进针,针尖进入血管时,针尾透明基座内可见到回血。如进达一定深度仍无回血,需要将针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再进针。
针尾出现回血时,不要急于将外套管推入血管,这时常常是推不进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针尾回血仅仅说明套管针的钢针芯的头部进入血管,而外套管和针芯的头部是有一定距离的,此时外套管头部并未进入血管。
5.为了使得外套管尖进去血管,可以适当压低针尾,减小针体于皮肤的角度,然后再进针少许,直到外套管中出现回血,这一点很重要,它是再套管头部进入血管的可靠征象。
6.接着,需要固定针芯不动,另一只手将外套管慢慢推入血管腔。这一步的常见错误就是在推进外套管的时候针芯同时后退,这样往往会使外套管推进失败。
套管针穿刺法还有一种透壁法,就是穿通血管前后壁后再回撤套管见回血后放入导丝,这种方法在内瘘可能引起后壁血肿,一般不常使用。
知友“洋溢”总结了套管针穿刺方法口诀,编的朗朗上口,故此引用下:
局麻穿刺点,压迫近心端。穿刺角度好,方向更重要。尾座回血后,压低针管进。套管血充溢,方得心安宁。针芯牢固定,套管缓慢入,无阻大完工。
(版权所有,严禁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