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西和重医儿科专业博士复试经验分享
分享经验前必须写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本人第一次发帖)
首先说一说为什么考博,硕士刚毕业的时候,有亲戚要供着我,让我把博士一次性读下来,我所说的亲戚也是某医学学科的专家了,我没有听他的劝导,只想顺利毕业赚钱,对于苦读本科5年+硕士3年的我们来说,就想尝一尝赚钱的滋味,等到留院规培3年后才发现现实是多么苦逼,逼着你不得不去考博。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签上合同,不时感慨,也许这就是命,2018是我最背的一年,也许现在也该感谢这个最背的一年,才有了2019年考博之路。最终华西和重医同时录取,最后不得不感谢家人,老公在我没有工作的时候全力支持我考博,以及脱产的3年读博又要靠他一人顶起全家。
今年是二战华西了,2018年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华西,单词都背不完,真题也没怎么做,专业课也没复习完的情况去考,没有过线,今年是二战,大概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吧,之前参加过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英语入门考试,没有认真准备,都没有上线。最后决定一博已经考过一次的华西了,华西今年的英语真的是历届最难,完形填空和选词填空,我真的是机选,考完英语,我都想放弃后面的专业课了。最终成绩出来英语51,儿科77,病理80,分数线专业型(英语50,专业课65),科研型(英语48,专业课62),英语真的是险过。华西统考英语可以学学高手经验贴,我是英语菜鸟。2018华西考博经验之初试英语——感谢仍然心怀梦想的我们,可以学习怎么准备英语复试。专业课考的是病理+儿科,我个人觉得掌握好儿科的历年真题基本就可以上70分了,历年真题真的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知道大概的出题思路,而且有的考题有和前几年有重复的。
重医真的是意外的收获,因为重医应该是复试最晚的了!今年是第一年申请考核制,我个人觉得今年实施的不好,取消统考,全部申请考核,说实话,风险太大,也这是为什么今年这么少的人报考,尤其是外校的,很多人认为是当了炮灰,外校的都会觉得这种方式不大公平吧!毕竟没有哪个老板不想要自己的学生!今年专业型仍然扩招,招13个人,最终进入复试的仅11个人(其中有一些材料不合格被刷,还有主动放弃的),1:1的比例都达不到,就在1:1比例都达不到的情况下,重医仍然傲娇得淘汰了2个人,淘汰的人中有外校的。然而今年科研型是1:2进入复试的,招5个,进入复试的10个,听说还有一些交了材料都没有进入复试的。
下面我就重点说说华西和重医儿科的面试了,希望对后面的人有帮助!
一、 华西儿科面试
今年华西儿科上线的人应该是历届最多的了,进入复试的科研型6个,专业型7个,其中包含提前攻博+硕博连读+SCI转博的(他们不用参加统考,直接进入复试)和申请考核(已提前录取),提前攻博+硕博连读+SCI转博基本是全录取,因为他们的总成绩就是面试成绩,基本都是90+分。而我们统考的,则是通过总分=初试分/3*50%+面试分*50%计算,最后分数排下来基本是70+~80+分,本校的肯定是有优势的。而且排名是跟奖学金挂钩的。
面试是按抽签顺序进行,一个下午面试完,一个人定时10分钟,有视频监控,专业和英语一起面试。面试共为100分,科研潜质和专业知识50分+英语听说能力20分+语言表达能力20分+个性特征10分。一定不要小看面试成绩,因为这种算法会使得初试分数差距减少,而增加面试成绩比重。除外本校上述一些基本录取的,其他的就看自己的能力排名了。(题外话:有的专业像肿瘤竞争大的,是将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分成2站分开面试,肿瘤学面试技巧见,2018华西肿瘤学考博初试及复试心得,其他专业也可以参考。)
首先刚进门,肯定是英文自我介绍,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包括研究生期间的课题、发表文章、可能对你的课题进行提问),就开始专业知识和英语听说能力,桌上就2张纸,反面放在桌子上,一张考专业知识,另一张考核英语听说能力。
专业知识:病例考核前,会根据你的轮转科室或者目前工作科室等进行提问,问一些临床相关的问题(个人觉得华西是比较看重临床的),提问完后就是病例分析,今年考的是一个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经过阿莫西林治疗,突然出现高热,气管移位,提供查体以及X线特征,问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下一步检查以及治疗方案。
英语听说能力:我以为是抽签考核不同内容,没想到都是考的一样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介绍,先通读一遍,然后翻译成中文。
面试完后2天就是研究生院公布你的面试成绩及排名,以及各专业招生计划及初步方案,按照自己的排名和招生计划估算自己是否录取。官网公布拟录取名单大概面试后一周的时间。
二、重医儿科面试
相对于华西儿科复试,重医的复试举办的比较隆重和繁琐。
首先说说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宣讲,下午笔试。
第二天上午:英语面试(通读文章+口译),共10分。
第三天上午:综合面试:基础和专业知识、科研能力(PPT)、综合能力分为3站,科研型和专业型分开面试,一部分去参加基础和专业知识,一部分去参加科研能力,然后交替进行。
下面说一下具体如何考核以及占分比重:
1.笔试(30分):基础和专业知识(20分)+英语翻译(10分),学术型和专业型不同试卷考试。
英语:普通感冒的科普文章(英-汉)
基础和专业知识(一题5分,4题共20分):1.儿科7个分期 2.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3.病例考核:吉兰巴雷综合征 4.病例考核:腹泻及补液治疗方法。
2.英语面试(10分):科研型和专业型分开抽签面试,一人5分钟,从你面前的3张抽选一张(A4纸一整页)进行通读并翻译,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科研型和专业型阅读材料不一样,我是专业型,抽到的翻译是关于早餐和心脏疾病风险的文章。听说由于每个人报考的专业不一样,所以没有考核很专业英语的文章,而是一些科普,社科类文章翻译。把握时间,有些考生,通读完,翻译第一段时间就结束了,翻译完后面还要发表观点呢。
3.综合面试(60分):
(1)基础和专业知识(20分):考察时间10分钟。1.专硕要上临床,还要发文章,你何如平衡临床和科研 2.你读过SCI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 3.以及如果你是文章作者,你怎么补充这个文章的内容?差不多有5个问题吧,记不全了,还有根据你的时间可能还会问你的研究生课题问题等等。
(2)科研能力(20分):考察时间10分钟,①PPT的形式汇报个人综合情况、科研情况、下一阶段打算等(5分钟);②专家考核(5分钟)
(3)综合能力考核(20分):主要对思想政治素质、仪表举止、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等进行考核。考察时间至少10分钟。问题1:如果你的博士同学做不出课题想要自杀,你如何安慰?问题2:如果导师给你安排一堆工作,你手忙脚乱,你如何解决?问题3:介绍你遇到或看到的医患纠纷,以及经验分享?等。
最后总分排名,报考了同一个导师的,名次靠前的优先,靠后的被调剂或者淘汰。写完重医仍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