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帖】:初学者必备——头颅MRI入门系列

神经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浙江浙江
3.8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9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转自影像版的一个好贴头颅MRI入门系列之开篇

开篇

“核磁共振”

核,不是核辐射,而是原子核,用得最多的是氢(人体最多)。

磁,磁场也。

共振,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使之共振,从而产生信号,转换成图像。

因为“谈核色变”,现在不再用核磁共振(NMRI)这个名称,而直接称磁共振(MRI)。


磁共振成像简单过程

人体置于磁共振磁体内,操作者给予计算机不同指令让激发线圈发出不同射频脉冲,激发人体靶器官,并通过接收器采集到信号,再转换为图像。

图像分析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了解——部分容积效应。

在CT扫描,凡小于层厚的或该层仅包含部分的病变,其CT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CT值不能代表该病变的真正的CT值。

MRI也一样,凡小于层厚的或该层仅包含部分的病变,图像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病变的影像,而是重叠了部分病变外结构的影像。

部分容积效应会让你看到的影像变得“不真实”,从而可能会使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img

图3. 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分析病灶时,我们经常需要关注病灶相邻层面影像,考虑是否存在部分容积效应伪影,而不同角度观察有助于区分。

img

图4. 右侧小脑假性病变,乃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的假象。

窗宽窗位技术,更是数字影像时代,每一名影像医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窗宽窗位技术源于CT,磁共振可能用对比度更合适。

不同器官、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合适的窗宽窗位。

同一区域,由于观察的内容不同,合适的窗宽窗位也不同。

img

图5. 同一层面、不同对比度T2WI图像,层厚/层间距 6mm/1mm

img

图6. 与图5同一人,同一层面、不同对比度FLAIR图像,层厚/层间距 6mm/1mm

img

图7. 另一例,同一层面、不同对比度冠状位T2WI图像,层厚/层间距 3mm/0.3mm

别人调好窗宽窗位,你一看就看出来了,但是你自己阅片时,未见得能发现病变!这就是窗宽窗位技术的重要性!

学习头颅磁共振的第一步,你要试着去调节好窗宽窗位,以增加对比。

尽管开始时有点难,慢慢的,慢慢的你就会习惯而熟练了。

先发现,然后综合分析

发现异常或可疑异常,可能某一序列就行了,分析却需要综合多序列、多角度影像,甚至前后对比,乃至临床影像相结合。

入门阶段,应注重培养“发现”的观察习惯,多锻炼“分析”思维,勤积累。

关键词:头颅;MRI;入门;部分容积效应;窗宽窗位技术;发现为重;综合分析


头颅MRI入门,

了解部分容积效应以免误诊;

不断练习窗宽窗位技术以提高发现率;

先发现、然后综合分析,良好习惯少不了。

57 2199 16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