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超常规抗菌用药的孤立性蝶窦炎治疗的阶段小结
1 例超常规抗菌用药的孤立性蝶窦炎治疗的阶段小结
辛学俊 2016-12-05
基本情况
2016-11-28,接院内某电话求助:辛老师好!我因头部剧痛于今天下午被确诊为孤立性蝶窦炎,晚上在网上搜了一下,分析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在用药方面请问您有啥高见?
治疗经过:
1,主管医生方案:头孢呋辛针3.0,BID,静滴;
药师意见:加服头呋辛酯,0.25,BID ,2 天,2 天后,必须回报治疗疗效情况。2 天后头剧痛基本缓解。
第3-4 天,主管医生方案:甲强龙剂量从原60mg减为40mg,应用 1 天后,停用;头孢呋辛静滴+口服,保持原方案,药师赞同。
设想;第5 天开始,停甲强龙,停头孢呋辛针一,保持头孢呋辛酯口服,剂量0.5g,BID,口服。药师支持该方案。
实际执行,第5 天,主管医生改用克拉霉素,0.25g,QD,口服(未按原方案应用头孢呋辛酯),加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蝶窦排泄)
2016-12-05,回访患者:目前基本症状消失,仅有胀感。主管医生意见:先服用克拉霉素,2 个月,目前检查CT无意义。
讨论分析:
1,为什么要头孢呋辛注射+口服?
重新检索万方数据库:输“蝶窦炎”,共87条记录 第1-9页,涉及细菌学调查,仅一文报告【1】37 例革兰氏阳性菌27例,占90%,应用敏感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全部病例均治愈。但本例,目前细菌学查找有困难。
目前专科医生给出保守方案,头孢呋辛针3.0,BID,静滴。
患者征求临床药师意见。对此,药师提出几点意见:
(1)按病原学,选敏感抗生素,目前办不到, 选用头孢呋辛,也不失为兼顾阴性菌和阳性菌的一种保守方法。
(2)头孢呋辛是指导原则推荐常规用药,常比作“千军万马独木桥,全国上下用呋辛”。目前究竟多少耐药水平?本人追踪多年,没有获取数据,原因,基层医院没有开展这项药敏试验。但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有2015全国调研数据,头孢呋辛耐药率60%多。而这个数据也反映不了本院本地的耐药水平,仅能作参考,但它使我们了解到它的耐药率基本数据:目前是高的。
(3)头孢呋辛药动学参数,半衰期1小时左右,如此短的排泄半衰期,一般5 个半衰期(对本药就是5小时)基本排泄完全,一天一次用药,按当前的耐药水平,很难达到治疗预期目的。假如,治疗无效,对下一步治疗方案调整,就会思路混乱:是剂量不足?还是抗菌治疗方向错误?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至多一天2 次注射给药,口服补充是必须的。我们已有较多的临床实践病例证明,头孢呋辛一天一次注射给药,失败率较高,一天2 次,也不理想,而加用头孢菌素口服补充,能较好提高血药浓度,有效控制症状,缩短疗程
2,目前主题,是要控制急性期。据今晚与耳鼻喉科主管医生联系:认为,在急性期,不适宜手术治疗,一般要求,先作保守治疗。急性期用药,先用二代头孢。
3,第5天改用克拉霉素的讨论。
主管医生介绍:该专科的指南指出,急性期用二代头孢,过了急性期,用克拉霉素等。该精神,最早源于日本,属于临床经验,经验治疗。基本理论是大环内酯类破坏生物被膜,取其消炎作用,不是用于抑菌。但本人存在疑问。第5天从原定的头孢呋辛加倍口服,改用克拉霉素,本人倒认为,是属于临床症状改善,急性期的结束时段判断向前移的临床更改。
4,对于低剂量大环内酯类破坏生物被膜话题,
本例似与前期报告的生物被膜学说治疗方案有较大差异:前期研究报告:低剂量大环内酯类破坏生物被膜,是在另一强大抗生素应用下,大环内酯类小剂量起配合辅助作用。与该科单用低剂量大环内酯,有一定不同点。不过,应先尊重专科意见,学术性讨论应在后续适当时机再议。当前患者的急性期主要矛盾已解决。
5,浏览文献所见,大量文献报告真菌性病原学为主,经重新统计,真菌性文献,总87篇中有30篇,占34.48%。同时略见治疗方案,较多为手术经验总结,保守治疗报告较少。对手术治疗,文献报告,均有风险较大,易发生并发症。本院主管医生在讨论中介绍:蝶窦手术风险不大,额窦手术风险是较大。
文献
【1】王军,杜佳,汪爱萍,等,孤立性蝶窦炎的细菌学及诊治分析37例,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6):373-375;
最后编辑于 2016-12-06 · 浏览 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