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单人肠镜:一场精细的肉搏!

消化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8-02-05 · IP 江西江西
12.1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1 年零 6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右旋,上翘,拉镜”,循着固定的套路,胃镜就这样轻松地将十二指肠降部搞掂,且屡试不爽,要是肠镜也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就好了,有吗?带着这个问题,我看了很多的书,从陈星的《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到工藤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然而,没有一本书是我想要的《葵花宝典》,这些书高深莫测,大道理充斥其中,更象是武艺超群的高手在切磋技艺,全然不顾入门弟子的困惑与茫然。
一边做,一边细心体会,发现肠镜与胃镜有很大的不同,并不能共通,在肠镜做得很溜的时候,窃以为胃镜变得更小儿科,尝试在做胃镜时运用一些肠镜操作的理念,却发现采用“循腔进镜”的方法并不能顺利到达降部,胃镜还是按套路来得爽快。
如果说,做胃镜象是打一场全面战争,高瞻远瞩,运畴帷幄,按套路排兵布阵是取胜的关键,那么,单人肠镜则象是一场近距离肉搏,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与怎样的敌人不期而遇,永远无法按套路出拳。
其实不然,它同样有它的套路,只不过在更细的细部,我想说,单人肠镜其实是一场精细的肉搏!下面谈谈个人拙见。
*《寻腔篇》
先说一说几乎所有的参考书都提到的大道理:循腔进镜。
要循腔先得寻腔,肠镜最大的难点在于时刻保持舒适的镜头感,或者说视感,想要通过一个弯道,首先得靠近它,又不能靠得太近,太近视野就糊了,糊了千万别幻想通过操作部糊乱折腾腔会自动跳出来,这样做往往无济于事,还有穿孔的风险,退镜寻腔才是明智的选择,有时过一道弯,我们要反复靠近、糊了、退镜寻腔、靠近…总之,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寻腔,寻腔贯穿于操作的始末,所以,学会怎样又快又准地寻找到腔,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豁然开朗,寻腔的第一步是退镜,肠壁就在镜头附近,我们只需将镜头轻轻拉离肠壁,达到镜头能清晰成像的焦距,腔就出来了。
道理似乎很简单,然而实际操作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一直在退镜,屏幕上的糊影一直在朝一个方向滑行,腔却一直出不来。
一台显微镜要观察一块玻片,通过不断上下调整镜头位置,一定能清晰地聚焦,前提是作为参照物的玻片必须不动,手握一台单反,要对前方不断移动的物体成功聚焦,谈何容易!
所以,要想尽快地找到腔,必须保持屏幕中模糊的影像不动,当发现影像向一侧滑行,必须通过操作部或左右旋镜的方法阻止它的滑动,基本保持固定,再退镜,慢慢的,一根血管将显影,别让这根血管逃离你的视线,继续退镜,腔就出来了。
要保持屏幕影像不动,就必须有随时将屏幕边上的任意一点移动至屏幕正中央的能力,且不容半秒迟疑,正因如此,如果说胃镜的难度系数是1.0,那肠镜的难度系数应该是2.5左右。要达到自由控制镜身前端的境界,无它,唯手熟尔。
肠镜操作中,别因为它是一张糊了的影像,或是一根小小的血管,就忽略了它,当我们反复进退,摸清了腔的大致方向,此时我们正需要腔附近的这些模糊的影像或者细小的血管来作为参照物,不论镜身如何旋转或进退,腔始终了然于心,从而控制镜身行进于正确的方向。
所以说,这是一场精细的肉搏。
(未完待续)













胃肠镜的那些事
10966 讨论
294 1464 26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9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