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医患关系紧张不是一天两天了: 华佗之死今解
关于华佗之死,人们始终把他和乱世枭雄曹操联系在一起,曹操为此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华佗自己害了自己。那么,曹操和华佗之间、史上最著名的这对冤家,医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患者曹操为什么要杀死神医华佗?
华佗之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讲法。说曹操得了头风病,头疼,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这个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让你喝一服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祛除病根,你这个病才能治好。但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华佗这个医疗方案不怀好意,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把华佗关到大牢里,然后杀了。
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华佗之死,是他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走方郎中,充其量二人之间也就是一个医患关系,就像今天一样,患者为什么会对医者起杀意,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
让我们试着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反思一下。
缺乏彼此理解
华佗乐于从医,在行医的几十年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之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大量华佗的神奇医事,华佗名气大了,连身居高位的曹操都知道了,可见,盛名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操有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于是, “太祖闻而召佗“,一开始是 “常在左右”,曹操的头疼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针灸,且针拔痛止。常在左右,就是曹操的病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才需要华佗,不需要的时候未必要请到身边来。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
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就是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史书记载曹操是“得病笃重”,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前边是常在左右,现在发展成“专视”,前面是一般需求,现在是特殊需求,这两种需求差别很大,层次上差别也很大。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工作的繁忙带来的是曹操的病重,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
病笃离不开华佗,所以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请假走了。华佗以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无论史书是说华佗性格古怪,还是内心很不得意,抑或是耻于为医,还是 “久远思家归”,反正是华佗不想做“御医”,梦想摆脱王的羁绊,一心要做自由自在的游方郎中。
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配合。最后,曹操急了,认为华佗是 “恃能厌事”,大怒,派人去查,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于是就把华佗抓起来,投入许县大牢。曹操手下谋士荀彧,曾经劝过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医术高明,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这样的医生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了一句至今令医者警醒的经典名言,“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结果,最后是巨星陨落,神医枉死。
一代巨星陨落。华佗死后,除了五禽戏之外,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后世的人们倍感惋惜。而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曹操一向是以爱才、惜才、重才著称,但他这一次为什么一反常态,杀害医术高超的华佗呢?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看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我们一方面从曹操这儿看,一方面从华佗这儿看,试着换位思考。
从曹操这方面来看,华佗是可杀,而且是杀而无事,杀了没事。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这叫可杀。华佗是个医生,当时叫做方士、方技之流,《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就是一个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人,杀了一个小人物,对政权没有威胁,可杀,且杀而无事。古语云: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高明的是治理国家,下一档的叫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有本事的人去治国,没本事的人去给老百姓看病。华佗只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被杀。
华佗今天看来也有点不了解曹操。曹操是谁啊,乱世枭雄,执柄者,掌握权势的人,这样的人,华佗显然对他太缺乏了解了。华佗的眼中只有病人,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即使是神医,也血溅三尺,用淋漓的鲜血给我们带来血的警示和教训!而且天真的他,还随便找了个很拙劣的理由,说自己的妻子有病,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会有什么结果?华佗想都没想,他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治病上,对权术,神医太缺乏政治敏感性。当然我们不能说曹操杀了华佗,华佗还得为自己的死负责任,但是华佗确实有他幼稚失虑之处。
有一点认识很重要,医患之间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叫治疗无门。医生跟患者的想法不一样,作为患者,是求治心切,希望一步到位把病治好;作为医生,治疗无门,所以病人跟医生之间有时候很难相互理解。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认为你养病自重,医患之间的认识差距很大,这道差距,犹如横在楚河汉界的一道鸿沟,这也是曹操杀医的一个原因。
缺乏医患沟通
华佗之死,原因有二: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呢?他骗曹操,死活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视华佗为鼠辈。既不重其人,又不重其才,他能不杀华佗吗?重人、重才,只要有任何一点体现出来,他就不会杀华佗。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华佗论》里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发了脾气,发了火,真是让人感到害怕。刘禹锡看到了第一点。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神医的被杀。神医被杀,后果非常严重,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发展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重要的医方也没有传下来,华佗之死是中医学史上一个重大损失。在今天,我们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华佗之死,曹操难辞其咎。华佗和曹操之间的千古交集,至今对医者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突然想起日本动漫里一休的一句话:休息一会儿,就到这里吧。
抛砖引玉,欢迎拍砖,挖掘医患关系紧张更深层次的症结,在此认识肤浅,思维浮躁,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