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化验员基础知识问答(第二版)--刘天煦 主编2010.1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版在2003年底出版至今已经5年多,为了介绍近年来标准的制订与修订的技术情况,为了更全面地介绍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知识,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二版。
本书第二版把第一版中介绍的几百个标准(包括法规、规程)的现行版作为编写的依据,同时增加了一些内容。新增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现行标准的方法;标准物质量值传递的纵横关系;用于高纯度化工产品检测的发射光谱法;有机产品中几种元素的测定方法;几种配位滴定剂介绍;几种色谱检测法;物理常数中的一些新概念;阳极溶出伏安法操作条件的选择等。还有结合近年来发布的标准进一步介绍不确定度的实施。第二版中对原第一版的少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如原第二章中电位滴定法移至第二版第七章;把原附录“一些国外标准的外文名称”改为“对部分外文标准的补充”,其内容为补充说明一些情况;对书中多次引用的同一类标准,为避免在正文中重复,将标准名称列在附录中。
第二版中引用标准的范围、介绍内容侧重面、书的服务对象等同第一版。
第二版增加了较年轻的编写人。第一、三章由郝玉林编写;其余各章由刘天煦和韩宝英合作编写;全书由刘天煦主编。
本书第二版中部分国外标准的内容由刘彤、王卫协助查阅、核对。本书的责任编辑对书中修订的内容、对文稿中一些内容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对上述协助,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技术水平,对第二版中不足之处欢迎化验人员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9年5月
目录
第一章 基本知识
第一节 化验工作的依据
一、化验工作(1-1~1-3)
二、部分术语(1-4~1-7)
第二节 标准、法规、规范、规程和法典
一、综述(1-8~1-15)
二、标准的分类(1-16~1-31)
三、国际标准(1-32~1-37)
四、技术资料与标准(1-38~1-40)
五、实施时应注意的注意事项(1-41~1-48)
六、计量法和质量法简介(1-49~1-59)
第三节 量值传递
一、术语(1-60~1-63)
二、量值传递系统(1-64~1-65)
第四节 法定计量单位
一、术语及其实例(1-66~1-71)
二、法定计量单位简介(1-72~1-76)
三、国家标准中的规定(1-77~1-84)
四、补充(1-85~1-89)
第五节 化验中数值的处理
一、数值的位数(1-90~1-93)
二、数值修约规则(1-94~1-101)
三、数值的运算(1-102~1-105)
四、极限数值的判定方法(1-106~1-109)
五、限量法(1-110~1-117)
第六节 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一、术语(1-118~1-123)
二、检验中的精密度(1-124~1-138)
三、检验中的准确度(1-139~1-147)
第七节 常用玻璃量器(1-148~1-155)
第八节 测量不确定度(1-156~1-178)
第九节 采样等标准简介
一、采样(1-179~1-191)
二、仪器检定规程与标准(1-192~1-193)
第十节 其他基本知识(1-194~1-196)
第二章 常用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第一节 标准物质
一、标准物质的特点(2-1~2-4)
二、国际、国外部分标准化组织(2-5~2-9)
三、我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10~2-11)
四、最常用的标准物质及其应用(2-12~2-14)
五、标准样品(2-15~2-16)
第二节 基准试剂和标准试剂
一、综述(2-17~2-19)
二、基准试剂(2-20~2-25)
三、标准试剂(2-26~2-28)
第三节 标准滴定溶液
一、综述(2-29~2-49)
二、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50~2-130)
三、卡尔?费休试剂的配制和标定(2-131~2-144)
第四节 标准溶液
一、综述(2-145~2-149)
二、配制(2-150~2-153)
第五节 pH标准溶液
一、综述(2-154~2-158)
二、仪器(2-159~2-165)
第三章 滴定检验法
第一节 综述
一、一般介绍(3-1~3-4)
二、仪器和试剂(3-5~3-7)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一、综述(3-8~3-13)
二、不做预处理的滴定测定(3-14~3-22)
三、预处理后进行滴定测定(3-23~3-60)
四、非水溶液滴定法(3-61~3-68)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综述(3-69~3-72)
二、高锰酸钾法和亚铁法(3-73~3-81)
三、重铬酸钾法(3-82~3-84)
四、铈量法(3-85~3-87)
五、碘量法(3-88~3-100)
六、碘酸钾法和浓度计算(3-101~3-103)
七、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3-104~3-106)
八、同一试样溶液的先氧化后还原测定(3-107~3-109)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
一、综述(3-110~3-130)
二、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3-131~3-146)
三、用其他氨羧配位剂滴定(3-147~3-156)
第五节 沉淀滴定法
一、综述(3-157~3-162)
二、银量法(3-163~3-171)
三、汞量法和铅量法(3-172~3-174)
第六节 有机产品的其他滴定法
一、溴代法(3-175~3-178)
二、加成法(3-179-3-186)
三、重氮化法(3-187~3-189)
四、三氯化钛还原法(3-190~3-192)
五、有机产品中元素的测定(用氧瓶法作预处理)(3-193~3-203)
第七节 卡尔-费休法
一、综述(3-204~3-207)
二、直接测定法(3-208~3-210)
三、预处理后进行测定(3-211~3-214)
四、无吡啶的卡尔-费休试剂应用(3-215~3-216)
第四章 重量检验法
第一节 综述(4-1~4-4)
第二节 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4-5~4-8)
第三节 产品主体含量和杂质含量测定(4-9~4-14)
第四节 不溶物的测定
一、水不溶物的测定(4-15~4-16)
二、酸不溶物的测定(4-17~4-18)
三、醇不溶物的测定(4-19~4-20)
第五节 不沉淀物和沉淀物的测定(4-21~4-24)
第六节 干燥失重和灼烧失重的测定(4-25~4-28)
第七节 蒸发残渣的测定(4-29~4-32)
第八节 灼烧残渣的测定(4-33~4-37)
第五章 分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比浊法
第一节 综述(5-1~5-11)
第二节 仪器
一、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仪(5-12~5-19)
二、红外光谱仪(5-20~5-23)
第三节 分光光度、比色和比浊法
一、产品中无机杂质的测定(5-24~5-133)
二、产品中有机杂质的测定(5-134~5-168)
三、特效试剂和酸碱指示剂的测定(5-169~5-177)
四、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5-178~5-181)
第四节 紫外光谱法
一、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5-182~5-183)
二、溶剂的影响和溶剂本身的吸收(5-184~5-186)
三、定性鉴别实例(5-187~5-191)
四、定量测定(5-192~5-199)
第五节 红外光谱法
一、综述(5-200~5-205)
二、样品的制备方法(5-206~5-222)
三、仪器的安装和测定操作要求(5-223~5-226)
四、定性测定(5-227~5-230)
五、定量测定(5-231~5-234)
第六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
第一节 综述(6-1~6-5)
第二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6-6~6-8)
二、仪器(6-9~6-12)
三、仪器测定条件的选择(6-13~6-17)
四、定量测定(6-18~6-21)
五、干扰(6-22~6-26)
六、产品测定实例(6-27~6-31)
……
第七章 电化学检验法
第八章 色谱检验法
第九章 物理常数的测定
第十章 其他项目的测定和代用试剂的选择
附录部分国外资料、标准补充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第一版在2003年底出版至今已经5年多,为了介绍近年来标准的制订与修订的技术情况,为了更全面地介绍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知识,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二版。
本书第二版把第一版中介绍的几百个标准(包括法规、规程)的现行版作为编写的依据,同时增加了一些内容。新增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现行标准的方法;标准物质量值传递的纵横关系;用于高纯度化工产品检测的发射光谱法;有机产品中几种元素的测定方法;几种配位滴定剂介绍;几种色谱检测法;物理常数中的一些新概念;阳极溶出伏安法操作条件的选择等。还有结合近年来发布的标准进一步介绍不确定度的实施。第二版中对原第一版的少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如原第二章中电位滴定法移至第二版第七章;把原附录“一些国外标准的外文名称”改为“对部分外文标准的补充”,其内容为补充说明一些情况;对书中多次引用的同一类标准,为避免在正文中重复,将标准名称列在附录中。
第二版中引用标准的范围、介绍内容侧重面、书的服务对象等同第一版。
第二版增加了较年轻的编写人。第一、三章由郝玉林编写;其余各章由刘天煦和韩宝英合作编写;全书由刘天煦主编。
本书第二版中部分国外标准的内容由刘彤、王卫协助查阅、核对。本书的责任编辑对书中修订的内容、对文稿中一些内容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对上述协助,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编辑于 2013-03-01 · 浏览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