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外科会诊记录:----肝癌介入术后发热:

发布于 2012-07-18 · 浏览 384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2 年零 30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龙寒唯有月 已点赞

40, 叙事药学-总40)-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2)(311-320号)317号

2024-07-19



外科会诊记录:----肝癌介入术后发热:


时间:2012-07-17,8:30-8:50,主管医生:669608,


病情简报


男,66 岁,住院号:270000;肝癌,2/7入住本院内科—4/7转外科 ---6/7介入---介入 后反复发热,39℃上下,(最高39.6℃)。临床考虑介入后反应性发热,对症处理。胸CT检查未见异常。腹CT既往肝脓肿,一年前上海上级医院穿刺引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N% 血红蛋白


7/7 9.4×109/L 85.9%


8/7 9.2×109/L 81.5%


11/7 9.6×109/L 81.6%


13/7 7.1×109/L 93.0% 89(120-160)g/L


肾功能:正常。


肝功能:指标略高


体温图:8/7----11/7--39℃上下波形


血培养:17/7回报:屎肠球菌(D群)。药敏报告:敏感:庆大(高浓度),万古,替加环素,利奈烷胺,喹普奴汀—达福普汀。


目前抗感染用药:13/7头孢曲松2.0qd;阿米卡星0.4qd.;甲硝唑0.5bid,均静滴,应用至今。疗效不明显。


临床药学分析:


1, 临床考虑是介入后反应性发热,对症处理,现疗效不佳。应注意反应性发热的同时,应排查感染性发热的佐证依据:血常规,CRP(未做)细菌培养。


2, 从本例发热波形,上升幅度,血培养结果,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高但中性粒细胞%率(N%)进行性升高,应考虑为感染性发热。细菌培养提示为G+球菌感染(屎肠球菌)。


3, 目前抗感染方向G-菌、厌氧菌,应调整为主抗G+球菌为主。停头孢曲松,阿米卡星。


4, 应用万古(稳可信)1.0bid。因有肝脓肿基础,先保留甲硝唑。


5, 随时观察治疗反应,以判断调整方案的可行性。(本室会自行主动观察)


二、2012-07-18,早上6:05随访(接待护士:668681)


体温:


17/7,2:00:38.9℃


17/7,6:00:36.5℃


17/7,14:00:36.7℃


17/7,18:00:36.6℃


18/7,6:00:36.7℃


患者及家属:


昨晚未发热,今天已抽血检查.


体温图:下降趋势

肝癌 (113)

最后编辑于 2024-07-19 · 浏览 3842

50 31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