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写给新手(前言)
年前一时性起说想学习其他板块给刚入门的师弟师妹们写个年轻血液科医生如何学习成长,下笔时才发觉异常艰难。今天上某培训,居然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方便面对付些晚饭,有些空闲,借着酒意,姑妄写些,各位随意看看。
血液科里再障是个异质性疾病,急白是个异质性疾病,淋巴瘤里甚至何杰金都是异质性疾病,出血里不说DIC的天花乱坠,就连ITP都是个异质性疾病,貌似单一的CML有各种突变和合并不同的染色体异常而导致预后不同,传说最简单的IDA也可能费尽心思找不到出血原因。自己曾经有个帖子说中国的血液科临床和实验室水平参差不齐,病人负担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的地方血源条件不一。即使是正规的国外指南,部分疾病的处理也需要个体化,如果加上中国国情,就几乎没有一致的标准了。这就是异质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血液科大夫,要求是不一样的,幸运的是,有血液科意味着医院规模必然可以,所以,血液科大夫至少还不象其他科室大夫那样,面对着书本指南和基层医院卫生院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纠结。
对于大多中国血液科大夫,需要掌握的不仅是当前最新的指南文献,更需要学习如何在患者的支付能力下在医保支付的范围内给患者最好的治疗。对于部分地区的血液科,还需要兼顾发热待查的任务,我个人认为发热待查是对医师综合能力要求最强的一种疾病,所以中国的血液科大夫注定要有更广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这里要除外顶级医院,当前交通便利,根据胜者通吃的原则,或者82理论,20%占有80%的资源。大多顶级医院的血液科由于可以拥有相对优良的资源(实验室条件,经济水平好的患者,公司支持,国外合作)从而可以更严格的按照国外指南啥的严格进行,病种也单一,病例数也多,也有能力负担实验室或者和基础学科合作,只要领导重视,搞个协作组(小声说句国内协作很困难滴),是很容易出好的文章的,目前国内大多血液科正潇洒地挥霍着或无视病例资源,原因很多,大多是人为因素,扯远了。
罗嗦这么多,只是说明每个血液科大夫的目标和训练及方法是不一样的,我只是试图写下我个人理解中完全异质性的临床血液科医生成长中共性的东西,声明,我是重复些陈词滥调,只是这些陈词滥调被我们一些年轻大夫被这个社会忽视太久了,这不是一个捷径或者简便的方法,也许与之相反,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纠结的过程,要在任何一个学科出色,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要当好内科医师,必须老老实实的积攒内力,老老实实地啃书嚼字,老老实实地熬实验室,更要老老实实地泡临床!如果你爸爸丈人不叫李刚的话,没有速成的途径。中国的血液科大夫,尤其是在中小城市而不是血液中心或者不幸地专攻移植,在你能最后排除万难披荆斩棘百里挑一残酷竞争后达到所谓呼风唤雨春风得意的境界前,注定是一个要牺牲奉献多年清苦的职业。(顺及,即使当了头,也会要面对某些必须接收且救治成功的政治任务也会有高级低级医闹也有大字报的风险)
总之:要搞好血液学,要想享受临床医学里最领先的血液学科研或者挑战与基础研究结合最好的血液学临床甚至去做目前医学中最复杂的工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心态上请先学习功夫熊猫里的阿宝:静下心来!
先推荐两本书,在这个信仰人生观扭曲的时代,在这个浮躁的逐利的底限越来越低甚至没有的时代,请先坚定自己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