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交流】如何高效,准确的拍摄免疫组化片子?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未知未知
2.6 万 浏览
icon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14 年零 25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形态版学习了不少知识,尽管试验仍存在磕磕碰碰,不顺利,但总算快结束免疫组化试验操作部分。对于图像分析,版主以及hbchendl等做过精彩、原创的分析。但似乎遗漏了如何正确、高效拍摄图片!特别是对于大样本的研究。我仅能说说个人一点小体会:
1、对比鲜明的特异性结果是后期数据分析的基础。
整体实验,无论是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均要尽可能的标准化、一致性操作,特别是一抗、二抗的孵育时间。对于批量的实验,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减少季候改变,特别是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国外比较,人家现基本是机器自动化染色,咱们大多数是自己干活,人为因素大,因此计时器至少要有。但对于DAB显色,仍是难以要求均一化,难免存在染色过度、有边缘着色的现象。
2、拍片时,先低倍后高倍,确定染色满意的爆光度、对比度。在一个抗体实验中所有切片均按同一条件进行。网上说230爆光好,个人体会难以达到满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是硬道理;对比度,我常选择强对比,原因简单,对比更鲜明。另外,转换每一张切片或者转换高、低倍镜,最好均要调试白平衡。
3、拍摄时,软件中常常附带一些基本功能,比如标尺。拍摄保存时别忘记了。
4、耗时。特别是需要随机统计分析细胞数(至少5-10个视野)。我还没有什么高招!但是多拍几张(不同倍数的片子)总是对的,主要担心后期处理保存的时候,不小心没有了原始的图像,当然也可以备份。但我更喜欢多拍几张。特别是荧光的,前面的师兄一张荧光片子能拍过1小时。
最后,希望版主,hbchendl以及园子里面的高人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我们提高、进步。谢谢





40 175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