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盲目追求SCI时代是不是该终结了?
对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就评定,不应该只用发表了几篇SCI,IF多少这么简单的评定。我们知道paper被引次数是评价一个人的科研成就的比较可靠的方法,应该考虑进来。paper被什么级别的文章引用,以之为引文的文章的IF也应该被考虑进来。所以我想出一种加权法去评定科研的工作者的科研成就。
比如一位科研工作者所有发表的papers在最近5年内的被引用了300次,也就是说被300篇文章引用,那么把这300篇文章的当年的IF影响因子加起来得到的加权数字,就反应了这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就,一切的职称评定、奖励等都应该与这个加权数字挂钩。
这样做的优点是:
不考虑科研工作者的发表数量,防止了盲目追求数量,你发表再多没人引用也是无贡献。科研工作者只有发高质量的文章才能获得更好的引用率,文章质量越高,越被高IF文章的关注引用,贡献值也会乘以IF。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细化考虑的地方,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