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 原创】盲目追求SCI时代是不是该终结了?

最后编辑于 2010-03-10 · IP 上海上海
3383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5 年零 1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中国每年发表的SCI文章数量的已经是全球的NO.1,这些SCI文章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国家对SCI文章引导性的奖励使得科研从业人员对SCI的盲目崇拜,这也成了滋生伪科学的土壤。想想我们对SCI的盲目崇拜应该终结了,我们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去引导科学重新走上追求高质量的良性轨道。

对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就评定,不应该只用发表了几篇SCI,IF多少这么简单的评定。我们知道paper被引次数是评价一个人的科研成就的比较可靠的方法,应该考虑进来。paper被什么级别的文章引用,以之为引文的文章的IF也应该被考虑进来。所以我想出一种加权法去评定科研的工作者的科研成就。

比如一位科研工作者所有发表的papers在最近5年内的被引用了300次,也就是说被300篇文章引用,那么把这300篇文章的当年的IF影响因子加起来得到的加权数字,就反应了这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就,一切的职称评定、奖励等都应该与这个加权数字挂钩。

这样做的优点是:
不考虑科研工作者的发表数量,防止了盲目追求数量,你发表再多没人引用也是无贡献。科研工作者只有发高质量的文章才能获得更好的引用率,文章质量越高,越被高IF文章的关注引用,贡献值也会乘以IF。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细化考虑的地方,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10 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