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卫生经济一论坛关于宿迁医改的观点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未知未知
76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7 年零 13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作者: 郭凯,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现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候选人
下午,难得懒散的坐在沙发上在网上随意浏览。中午在饭桌上和张博士再次说起医改的话题,于是下午开始浏览两位对宿迁医改持反对意见的师弟的博客,一位是江宇博士,一位是陈秋霖博士。江宇我不认识,他应该是我离开北大之后才进入北大的,陈秋霖比我低一个年级,当年我还当过他的助教。在这里,当一次师兄,跟两位师弟切磋一下,别说我倚老卖老。

我对卫生经济学下过一些功夫,算不得完全的门外汉。但我没有去过宿迁,对于宿迁发生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下面的文字只针对两人论证自己观点的方式,不针对观点本身。

属于白痴的证据:
证据一:在走访一家医院的时候,我们询问一位农村老年患者,老人朴实的回答让我们深受震撼:“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
这一证据是用来证明看病没有变便宜的。请两位博士1.重新回去学本科计量,或者高中统计。看看什么时候,哪本书上说的,用一个样本就可以推断出整体的情况。2.重新学习什么叫随机抽样。如果你问病人看病贵不贵,病人大概永远不会说看病便宜的。就像如果你去问医生药有没有多开,医生永远都会说开的药都是必须的一样。作为师兄,我不得不告诫两位师弟,不管你的观点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时候不可以用这么白痴的方法,这对的起自己博士候选人的头衔吗?

证据二:许多院长认为“医院太多了”。
这个证据被用来证明医院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有过度投资的嫌疑。江宇,秋霖,一个普通的读者,看了这个证据可能会频频点头。但是,作为学者,不可以用这样的证据瞒天过海。你要是问剃头的现在理发店多不多,剃头的多半会说:现在理发店太多了。你要是问卖冰棍的,现在冷饮店多不多,那个人多半会说:卖冰棍的太多了。你去问医院的院长,医院多不多?他当然说医院太多了。这次你怎么不去问前面那个老头了?要是那个老头说:现在医院多得满地都是,那我信你。

属于白痴的论点:
论点一:医疗服务是存在天然地区垄断性质的行业,医疗行业本身存在固定成本高、有规模效应等特点,名医、名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稀缺的,一个地区的医疗市场,不可能像青菜萝卜一样形成完全竞争,充其量是寡头竞争。
这个论点是反驳市场化能够带来医院的竞争,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价格的。请允许我鹦鹉学舌的把这句话重新说一遍:大学是存在天然地区垄断性质的行业,大学本身存在固定成本高,有规模效应等特点,名师、名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稀缺的,一个地区的教育市场,不可能像青菜萝卜一样形成完全竞争,充其量是寡头竞争。
江宇,不管你是一个多么怀疑市场的人,你对市场供给能力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当年,人们就是用一样的理由认为中国只应该有一家电信服务商的,周其仁舌战群儒,告诉大家电信是可以打破垄断的。所以,今天我们有了一些竞争。我们缺少名医,名院,是我们高度管制进入的结果。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就去看看弗里德曼50年前对此问题的论述,是用数据论述的。如果把管制的恶果当成继续管制的理由,那就是属于既要。。又要。。了。

论点二: “服务项目价格”和“服务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正衡量居民医疗负担的是人均医疗的总负担,而不是单项服务费用。
这个论点是用来论证,虽然宿迁看病的单价可能下降了,但是看一次病的钱却上升了。因此,看病贵的问题没有解决。
让我再次把这句话重新说一遍:“冰激凌的价格”和“吃冰激凌的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正衡量居民吃冰激凌负担的是人均吃冰激凌的费用,而不是冰激凌的单价。虽然我们看到了冰激凌单价下降了,但是我们看到人们花费在吃冰激凌上的费用增加了。因此,冰激凌调价没有使得吃冰激凌贵的问题得到解决。看到这个论点之后,我心里第一反应就是:两位师弟当年怎么学得经济学原理?按照你们的逻辑,中国人花费在买车上的钱越来越多,于是说明了中国的车变得越来越贵了,这都是什么逻辑?

江宇,秋霖,我知道你们有一大堆理由为什么医疗不是冰激凌,你们有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故事:病人进了医院,只能听由医生摆布。医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虽然单价降了,医生随便多开一两项检查,全都回来了。这里面的原因是因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事后的无法验证。这个故事我充分了解,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问题是这样的,你们为什么视而不见越来越多的人敢进医院看病这个事实。尽管你们怀疑清华报告提供的数据,在你们没有提供自己数据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数据来源:2005年宿迁的门诊人数是2000年的473%。如果不是宿迁人的健康状况在这过去5年里骤然恶化,我对门诊人数上升四倍的唯一解释是:过去不敢去医院看病的人现在敢进医院了,过去不在宿迁看病的人现在在宿迁看病了。

江宇,秋霖,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不管你们有什么理论,请告诉我,为什么门诊人数上升了473%?我觉得你们心里的理论根本就是一个“傻子理论”:大家知道价格变贵了,知道钱在医院里跟纸一样,医改后超过4倍的人还前赴后继的进医院被宰。这不需要经济学,不学要大学,不需要高中,就是普通的常识也不会得出这个离谱的结论啊?

我实在没有时间和体力一项一项的去挑这些毛病。我不是认为国家主导的医疗体系完全没有理由,比如说如果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控制医疗花费的快速增长(虽然这个目标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但作为经济学博士,作为北大的博士,不可以写这么没有水准的文章。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主观臆断,不可以连基本的方法论都不讲。即便你们百分之一百确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也要把事情说清楚了,把证据摆足了。作为经济学博士,好歹也要把你们学过经济学这件事情显示出来,不要弄得好像连经济学原理都不懂,更何况是讨论这么大的政策问题。

好了,今日话有些重,欢迎反驳。


























回复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