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医到产业,从员工到总监,十四年的转行感悟

2019.7.30更新:
有很多站友私信我,其实不必离职,人生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现在不是流行斜杠青年吗?在本职工作外,还可以有很多的可能,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理解做医生很累,但是时间是挤出来的,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时间和精力不是问题。
就以我举个例子吧,我已近四十不惑,俩娃奶爸,可是对于编程仍痴心不忘、情有独钟,所以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左手上班,右手奶娃,仍自学成功。写了很多小软件、小实例聊以解忧,权当业余爱好,但也能有些不必当真的额外收入。(如果以此完全改行,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还需要更加精进才可)
感兴趣的站友,可以在我的知乎专栏:(可点击)“医生学编程”,看到我自学编程的心路历程和成果,相信对困惑中的你会有所启发。
所以也在此做个广告,如果有站友想跟我自学,知乎专栏的每一篇文章里都有报名和咨询的链接,可以联系我。
-------------------------------------------以下是正文-----------------------------------
版主邀请我分享自己的转行经历,一直在想要说些什么,所以拖了很久才写,文笔不好,也觉得还意犹未尽,改天再分享,请各位同道见谅。
先介绍下我自己吧。05年我毕业于一家普通医学院,专业是医学影像与核医学,其实我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意愿,而是父母之命。因为家里四代行医,父母皆是医务工作者,所以他们认为学医是最保险的,至少我不会找不到工作。之所以选医学影像,是因为当年影像本科毕业生还是比较稀少的,应该可以找到一个还不错的医院。实际上从结果来看,某种程度上父母是对的,确实可以找到还不错的医院,但另一方面,也关闭了很多的可能性。于是五年就这样就过去了。
其实我还算是比较有思路的,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在实习那年,我通过网络搜寻到天津卫生局在官网为市属各医院统一招聘毕业生,我报了名。基于我的学校和背景以及自己的能力,我选择了一家要人名额比较多的三甲医院。于是通过统一笔试和面试,我被这家三甲医院录取了。后来这件事一直被父母挂在嘴边,因为我没有花一分钱就找到了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这对于来自十八线小县城以及三线医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只是比别人更善于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罢了。
于是在05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是一家中等水平的三甲医院,设备配置还可以,主任的业务水平在天津市也是数一数二的。由于我来自于十八线县城,来自于一个小三线本科,所以我格外努力,当然也获得主任的认可和喜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和主任的经历比较像:来自于草根、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主任对我很好,科里的同事对我很好,所有人对我都很好。以至于到现在,我还非常非常怀念在医院的那两年,我还经常回去找他们。偶尔还会梦到我还在医院里工作。
那我为什么回离开呢?多年后我一直在总结,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考试:工作第二年就面临到考证。我属于健忘的那类人,所以执业医生资格证在我的眼中变成了一座似乎是永远越不过去的大山。当年考试前的半年,几乎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每天晚上看书到凌晨两点,用尽了所有的体力和脑力,本以为可以过,但结果却让我极度失望,离过线还差30多分。而且科里几位“上了岁数”的兄弟都轻松的考过,打击太大。这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一度认为脑子有问题。从此之后,心理上,我被资格证打败了。
工资:刚去的第一年,每个月拿到手800,转正后1000出头,看不到希望啊。出去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吃个肯德基就已经非常开心,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买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富裕”。记得主任曾经安慰过我:“至少我们还是白领啊”。嗯,对,我的领子确实是白的。我在心里呵呵了一下。
圈子:作为外来的和尚,我深刻体会到了,要想融入到本地的影像圈子里,是很艰难的。每次开会,科里同来的兄弟们都会和师兄师弟打招呼,我却无人可说,平时下班后也无同学、师兄弟交流。在专业领域内,我是寂寞的。在专业领域外,我依然是寂寞的。
直到有一天,科里来了几位工程师,我才发现也许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转行。
于是,在医院当了两年医生后,我来到了北京,去了一家外企,做了一名临床培训医生,也就是教临床如何使用昂贵的设备,以及其他与临床相关的内容。转行后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我认为目前的工作适合我,工作环境很好,薪酬待遇也不错,周围的同事也都彬彬有礼,似乎找到了人生定位,可万里长征其实刚迈出了第一步。
进入外企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像我这样从医生转行而来的大有人在,而且许多人根本看不出来以前是医生。我思考过这个问题,环境塑造人、改变人,人终究是要被环境所改变的。第二件事我发现的是,如果想要安稳,可以一直做目前的职位,但要想在这条路走的更远,就需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尝试新的职位和工作,不断锤炼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十年转行之路开始了。
两年后,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到了另一家Top外企,工作内容也从售后转到了售前。在这家外企工作了近九年的时间,也是在这九年中,一步步的变换职位,尝试不同的工作内容,也一步步的历练,从公司的新人变成了老人,从一个新手,变成了老手,从一名一线员工,做到了大中华区的高级经理,带领一个团队,从籍籍无名到赢得了业内的尊敬和口碑。
如果不出意外,随着履历的增长,我会在这家公司走的更远。但是人越往高处走是越有危机感的,长时间沉浸在一个领域,会禁锢人的思维,限制人的创造力和做事方式。于是在17年我又一次选择了离开,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领域。在新领域的这两年时间里,我做了不一样的事,见了不一样的人,获益良多,让我有机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也让我能发现更多的机会。现在我也正在利用这十几年的累积,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纵观转行后的这十四年,我由一名一线的员工,到现在的投资总监,有遗憾,有弯路,也有风险,当然也有收获。经常有人问我要不要转行,我会问他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走这条路,注定要抛弃了安稳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很累、收入付出不成正比,但毕竟是一份无后顾之忧也令人尊敬的工作。卖出这一步,意味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挑战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如果有这份信念,才能在这条路上收获成功。
如果确定要走这条路,就要尽早行动,越早,意味着留给自己的时间越多,越有机会试错,也越能积累履历。如果年岁大了,超过四十,有家有业有牵挂,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毕竟迈出这一步就回不了头了。
其实医疗是个庞大的领域,除了行医之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产业,临床、医技、药、科研、医疗投资等等,每一分支领域都需要有医者与产业相配合,医疗水平才能提高。行医是正道,在产业里奋斗也是曲线救国。所以从始至今,我始终有一个信仰,我所从事的职业,是为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条件,把新的科技、新的服务用在广大的患者身上,为改善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终归,转不转行,还是要结合自身状况,要多方咨询,最终下定决心,说走就走,说留就留,不拖泥带水,不纠结,重新出发,再上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