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老年肌少症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统计学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实现成功老龄化是摆在每一位老年人面前的任务和愿望,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如何预防并治疗肌少症是实现成功老龄化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
很多人对肌少症这种疾病不太了解,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的科普一下。
1.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顾名思义,肌肉减少,再进一步说是骨骼肌减少。英文名称Sarcopenia,1988年由美国医生Irwin Roseberg提出。国际上把肌少症定义为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症。肌少症从提出到现在,受到世界范围内各领域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老年科和全科医生。
2.肌少症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随着肌少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它对人体的危害也明显增加。
肌肉减少10%,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肌肉减少20%,肌肉无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
肌肉减少30%,肌肉能力继续下降,可能致残,患者不能独立坐起,易发生压疮和肺炎
肌肉减少40%,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如死于肺炎。
3.肌少症常见诱因?
导致肌少症的常见诱因有:老化、肿瘤、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
4.肌少症如何筛查、诊断?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肌少症的筛查和评估。如年龄≧65岁、近期出现功能下降或受损、非意愿性体重下降(1月内下降5%)、抑郁或认知问题、反复跌倒、营养不足、存在慢性疾病:心衰、慢阻肺、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结核等。
对肌少症诊断较敏感的指标是小腿腿围,临界值为31cm。低于临界值,都要高度怀疑肌少症。肌少症的明确诊断,有赖于进一步行握力、步速及骨骼肌质量的测量。
5.肌少症如何预防治疗?
延缓肌肉衰减的方法是增加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海鱼、豆类等食物,确保老年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Kg·d,建议口服富含亮氨酸的营养补充剂,确保每日2.8g亮氨酸摄入。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包括:器械、弹力带、哑铃等。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建议每周3次,每次20-30分钟。加强机体平衡功能、协调功能、耐力和肌肉力量的锻炼。户外活动能够更好的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总言之,营养是基础,运动贵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