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就选了精神科
本想写写我为什么选择精神科,但仔细一想,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的精神科,现在去归纳原因有事后聪明偏差,不客观。我就如实地写写整个经过吧。
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当初选的医学本科,是怎么回事。高考完,身边的人一合计,觉得老师、医生比较好,又不想当老师,结果填了一排的医科大学。最后也没录上临床医学,调剂到了药剂学专业,第一年就是基础课,加上各种化学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等,各种化学实验,我勉强在中流,大部分时间用来看小说。浑浑噩噩过了十个月,觉得自己人生要完蛋,开始想出路,学校有转专业政策,大二学年初考试,根据名次录取。当时有两个选择: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第一个专业竞争十分激烈,第二个专业自专业成立以来(十年),只有人转出,无人转入。我掂量了掂量自己的能力,觉得后者转入可能性更大,而且对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兴趣。考试之后顺利转入。大三,赶上政策改革,专业变更为临床医学,外加心理学辅修课程。成绩也一直在中游徘徊。
到了大四,临近毕业,原本学长学姐会有部分去安定医院工作。到这届专业变更之后,选择余地更大了,几乎没有人考虑精神科。学长有考研考到北大心理系的,学霸学姐保研到北师大的心理系的,其余的都考内外科的研究生,与一般临床生无异。精神科基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我十分迷茫,读书有点读怕了。但是医学这个专业,转行自己也没有什么特长,都不知道往哪里转。自己的社会资源极其匮乏,只能靠自己。有读心理学的心,甚至买了全套的心理学考研教材,都开始看了。后来去找我们的一个心理学老师,向她寻求建议。她当时说:心理学研究生一方面竞争很激烈,另一方面,你本科5年的医学背景,读精神科也许更划算一些。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当时全班都在看西医综合,我一个人复习心理学压力极大。加之后来上网大量查询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资料,得出几个结论:心理学看起来很美,但培养周期很长,需要极大的金钱投入,负担不起。就业方向也是个问题。好多心理学毕业之后的都干了别的。心理咨询师很多都需要海外受训经历。
此后便定下来,选了精神科。定下来之后便是选学校了。当时只有两个考虑,本校的精神科专业,和北京的精神科专业。我当心自己能力不足,考不上北大。老师说,你既然要考,就要考最好的。之后机缘巧合,认识了六院毕业的一个师姐,当时帮了她一个小忙,后来来北京找她了解六院的考试情况,她毕业十年了,不是很了解,通过她的同事联系到了上一届的一个师兄,期间非常曲折。(这也是为什么我考上以后在丁香园发帖的原因。不希望后来者花费同样的成本去得到信息资源。)
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钱。我了解我本科母校的研究生待遇,相当寒碜。读研的话还需要家里提供支持。这对我来说基本不可能。通过师兄我了解到北大六院的待遇,读研期间完全可以经济独立。这个更坚定了我考北大六院的决心。此后就是全力以赴了。
研一一年转眼就过去了。对精神科有了比较浅的认识。北大六院是一个学习气氛非常好的地方,你想学,没有学不到的。工作相对也不轻松,经常要加班,但是,对于精神科而言,我真心觉得这是一片培养好的精神科医生的土壤。有很多的进修医生,工作十余年,来了之后和我们一起讨论病例,去探究一个症状是怎么回事。他们进修的时间只有半年,总感叹说你们能在这里学习真是幸福。当然,没有完美的地方,北大六院也是有很多槽点可以吐的,但对于一个精神科研究生而言,这里是宝地。
有一个学妹说:父母都是医生,不支持自己学精神科,认为一辈子都干精神科太可怕了。我想了想说,你考研,读研究生,都只能决定你下一个三年在哪里度过,过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不了你一辈子。如果能决定你一辈子,那人生也未免简单了些。这么一想要轻松很多。我们总是不断地在做决定,回顾过去,我想我做的决定,都是当时的我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了。
这篇基本就是个人史,也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纯当闲暇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