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我国顶尖医院的住培制度是怎样的?

一个国家医学教育制度的成长与成熟,并非一日之功。住培制度实施两年多来成效初现,却也频遭吐槽,多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我国住培制度遭遇的发展中问题,除了借鉴国际经验外,更需要来自一线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顶尖医院的住培制度是怎样的?
北京协和医院新举措:与CMB合作 开辟新的晋升通道
作为我国住培制度的鼻祖,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住培已有近百年历史。今年,该院的住培工作又有新举措:与美国医学基金会(CMB)合作,计划在内科(含内分泌专业)、外科等6个专业开展为期5年的住培项目。在此项目中,住院医师要保证每周80个小时的工作强度,接触充足的疾病种类和数量。该院还将配套改革相应的人事制度,为参与住培的临床教学师资开辟新的晋升通道,并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开展高层次师资培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CMB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方卫纲坦言,该院的住院医师培养同样面临挑战。比如,非手术科室住院医师管患者数量不足,手术科室住院医师动手机会少;与国际一流住培项目相比,教学活动的密度和形式都还有待提升。医生成长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过程,开展这一项目就是希望能够建立高强度、高质量的培训体系,让学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再进一步提高,提高住培的质量与力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10年至今共招收住院医师732名,培训结业372名,结业综合考试合格率连续3年在上海市名列前茅。该院教育处处长郑玉英认为,培训基地要处理好“教”和“用”的关系,为住院医师提供更多的临床技能操作机会和能展示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平台,让接受培训的医生能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将培训人文关怀的素养贯穿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该院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师资培训和奖励优秀青年医生。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享受医院同类人员的福利待遇,并在院内住宿。医院还设立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每年对排名前20%的优秀住院医师进行奖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给老师更多激励 用真实案例讨论代替“坐而论道”
要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质化,除人事薪酬制度、生活待遇、培训考核等配套跟进外,带教老师也应该同质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激励师资方面做出了探索:在教学经费投入上“上不封顶”,年投入数百万元支持临床教学工作。该院教育处处长王亚军表示,师资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是优化的重点,近两年该院多次派出临床师资赴海外培训进修。
“教育无法脱离社会现实,但教育应该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宣武医院血液科惠吴函医生在台湾地区交流培训后感到,台湾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尤其注重全人照护管理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经验值得借鉴。以血液科为例,如何向血液肿瘤患者传递坏消息,以前都是主治医师的事,住院医师往往缺乏医学伦理和医患沟通方面的知识。“今后,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统一培训,在临床工作汇总中也要对住院医师有意识地训练,用真实案例讨论代替‘坐而论道’,以提高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素养。”
我国住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我国整体医学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缩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前的院校教育和之后的继续教育相呼应。住培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保证千秋万代的患者在患病时,都能够得到高质量、均质化的治疗。不能因为当前尚存的待遇等问题就轻言推翻。解决小问题,坚持大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凌锋表示,住培工作很简单,只需做到两点:一是补助到位,二是让住院医师真正学有长进。做好这两点,所有医生都会愿意参加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