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4 个方面快速认识间苯三酚

发布于 2016-05-30 · 浏览 635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8 年零 35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4 个方面快速认识间苯三酚 

 2016-05-23 医殳 临床用药

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是1855年由 Hlasiewitz 在水解果树皮中的根皮素糖苷时发现的。1897年,人工首次合成了间苯三酚的工业品,此后其用途不断被拓宽。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将之作为解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我国引进本品,临床实践10余年,疗效确切。

下面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从4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来认识间苯三酚。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上市的剂型有3类:

1. 口服冻干片(80 mg/片):成人每日 2~3 次,每次 2 片,严重痉挛者可反复服药;儿童每日 2 次,每次 1 片;可将冻干片溶于小杯水中饮服;或舌下含服,起效更快。

2. 注射液(4 mL:40mg/支):肌注或静注,每次 40~80 mg,每日 40~120 mg;静脉滴注每日剂量可达 200 mg,于生理盐水静滴,或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

3. 冻干粉针(40 mg/瓶):同注射液。

需要说明的是,临床上使用冻干片和冻干粉针的剂型并不多见,通常选择的是注射剂型,肌注、静推、静滴均可;选择静滴时,若无特殊要求,常用生理盐水配制。


间苯三酚治疗平滑肌痉挛性绞痛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婴粟碱类平滑肌解痉药。只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对正常平滑肌影响极小。

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吗啡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抗胆碱作用,不引起低血压、心率加快、心率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

毒性试验研究提示间苯三酚没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其胃肠道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停药后消失;该药也极少导致过敏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间苯三酚和安乃近混在同一注射器内使用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避免与具有解痉的吗啡及其衍生物同用;另外,曾报道 1 例间苯三酚与哌替定合用导致心搏骤停的病例。


间苯三酚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最后编辑于 2020-04-08 · 浏览 6354

4 88 1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