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说啥】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以前一直对这两个概念搞不清楚,后来请教了一位流行病学人士,终于弄懂了,与大家分享下!
希望各位已经弄懂这两个概念的战友多提意见。
首先说明一个概念,队列研究不一定是前瞻性的,也可以是回顾性的或者双向性的。如果在pubmed里面输入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是可以输出很多结果的。
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吧。
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
如果你是先圈定人群(队列),再去想办法查结局事件,就是回顾性队列研究;
如果你是先知道结局,再去查暴露因素,就是病历对照研究。
打个比方:
为了研究NSE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甲和乙做了不同的试验:
2013年10月份,甲查了医院病历库2009-2010年所有的肺癌病人,从中挑选出合格的研究对象(比如首诊、资料完整),然后开始打电话或者上门逐一询问病人就诊以后的情况怎么样,这就叫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比,这个研究存在一定的偏移,比如有的病人可能无法取得联系,进而无法获得生存资料;有的病人可能住院资料不全(没有检测NSE)而无法进入研究。
乙近年来经手了不少肺癌病人,由于和病人关系很好,在2013年10月的时候,他知道他经手的肺癌患者中,有50个人还活着,有50个人已经死了,就赶紧去查了一下这50个人在就诊时(时间不一定限制在2009-2010年)的NSE水平,试图研究基线NSE水平与肺癌预后的关系,这就属于病例对照研究。因为研究者是先只知道结果的,没有办法探索研究过程中的失访问题。虽然回顾性队列研究也存在释放的问题,但是毕竟回顾性队列研究可以对失访进行描述,而病例对照研究显然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偏移更大。因为乙的这100个病人显然无法代表肺癌病人,也可能这100个病人的基线资料不全,最终只能有60个人进入研究;相比之下,甲虽然也存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但是甲的研究主体是2009-2010年的所有病人,显然要比乙具有代表性;当然,如果甲能够做到前瞻性队列研究,脱落的人就更少了,病人的选择偏移也就降到了最低,研究就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在于“到底是由果索因还是由因索果”,实际上就是文章的表1,如果表1是按照结局事件来分组的,多半属于病例对照研究;如果表1是按照暴露因素来分组的,多半属于队列研究。
最后编辑于 2019-05-17 · 浏览 16.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