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JI:发现通过反馈调控Ⅰ型干扰素而参与抗病毒免疫的microRNA

8月1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刊登了我国著名免疫学家曹雪涛教授的论文:MicroRNA-146a Feedback Inhibits RIG-I-Dependent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by Targeting TRAF6, IRAK1, and IRAK2。即microRNA-146a通过作用于TRAF6、IRAK1和IRAK2,反馈调控巨噬细胞RIG-Ⅰ依赖性的Ⅰ型干扰素的产生。
故事概况:

microRNA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巴尔地摩在PNAS上发表文章NF-κB-dependent induction of microRNA miR-146, an inhibitor targeted to signaling proteins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连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103/33/12481.long
作者发现经LPS刺激后,microRNA-146a表达上调,其作用的靶点正是TLR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TRAF6和IRAK1。其生物学意义在于通过抑制TRAF6和IRAK1的表达,反馈抑制TLR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防止炎症扩散。成为研究microRNA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经典范例,该文也被广泛引用。
曹雪涛教授在此基础上发现:经由VSV病毒刺激后,巨噬细胞microRNA-146a表达上调,其表达的改变不是TLR-MyD88依赖性的,而是RIG-Ⅰ/NF-κB依赖性的,microRNA-146a可以负向调控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并促进病毒复制,并进一步证实:microRNA-146a的作用靶点不仅仅是TRAF6和IRAK1,即巴尔地摩已经证实的两个靶点,还包括IRAK2。VSV病毒通过IRAK1、IRAK2介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与FADD有关。
RIG-Ⅰ素有RNA病毒感受器(RNA-sensor)之称,在病毒免疫中发挥着即为重要的重要,曹雪涛教授的研究从microRNA的角度为我们阐明了抗病毒免疫的机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microRNA与天然免疫的研究近几年发展迅猛,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连接:
http://www.jimmunol.org/cgi/content/abstract/183/3/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