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儿科急诊的知识总结(12)急性发热的思考:急诊四步法

儿科版达人 · 发布于 4 天前 · IP 广东广东
647 浏览

“共识” ≠ “公式”,透过现象,看本质。


理论学习:

发热

一、发热的分类

img
img
img

二、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

img
img

(一)首要任务:识别危重症

  • 使用 “红黄绿”三区评估法,立即识别并处理各种休克、呼吸窘迫、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二)病因诊断思路

  1. <3月龄婴儿:任何发热均需高度重视,菌血症和尿路感染风险高,应进行全面的败血症相关检查(血、尿、脑脊液培养等)。
  2. 3月龄-3岁儿童:重点排查隐匿性菌血症(现已随疫苗接种减少)、尿路感染、肺炎和肠道病毒感染。
  3. >3岁儿童:除常见病外,需考虑支原体感染、链球菌扁桃体炎及非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sJIA)。

(三)辅助检查选择

  1. 常规:血常规、CRP。PCT在鉴别严重细菌感染方面特异性高于CRP。
  2. 无明确感染灶的发热婴幼儿,尿常规是必查项目。
  3. 影像学:根据体征选择胸片、B超等。
  4. 其它:怀疑川崎病行心超;怀疑sJIA、白血病等,需查铁蛋白、LDH。


img
img
  1. “绿灯行”。患儿情况稳定,可以放心回家观察。孩子虽然发烧,但精神好,能玩能笑,脸色红润,呼吸平稳,喝水排尿正常。
  2. “黄灯缓”。存在潜在风险,需要“缓行”并仔细检查。孩子看起来“不对劲”:比如很烦躁或没精神、脸色发白、呼吸心跳比平时快很多、小便有点少。【呼吸60-50-40;心率160-150-140】
  3. “红灯停”。进入急救模式。孩子病情危重:表现为叫不醒、抽搐、浑身花斑、呼吸困难或出现紫绀。
  4. 小婴儿是特殊群体:对于<3月龄的婴儿,任何≥38.0℃的发热都自动归为“红区”,必须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败血症评估。



三、“急诊四步法” 面对急性发热的思考

第一步:瞬间评估——识别并稳定危重征象 (30秒内)。在询问病史前,先用眼睛观察孩子,这步的核心是运用 “红黄绿”三区法。“这个孩子现在有生命危险吗?”

  1. 看整体状态(活动力):他是躺在妈妈怀里昏昏欲睡(红区),还是好奇地打量我和诊室的环境(绿区)?
  2. 看颜色(皮肤黏膜):脸色是红润的,还是苍白的?最危险的是出现花纹、苍灰或发绀(红区)。
  3. 看呼吸:是否有呼吸急促、费力、呻吟或鼻翼扇动?(黄区/红区)。
  4. 看循环:摸摸手脚,是温暖的还是厥冷的?捏捏甲床粗略估计CRT 。

【我的行动:若发现任何“红区”征象:立即启动急救流程(ABCs),呼叫团队,转移至抢救室。诊断的先决条件是生命体征稳定。若为“黄区”:标记为优先处理,并告知护士加强监测。】

第二步:聚焦病史——寻找诊断的“钥匙” (2分钟)。暂无生命危险后,快速而有重点地询问病史,目标是获取 “定位线索”。

  1. 热程与热型:<1周:多考虑急性感染。≥2周:启动“FUO”的扩展思维。
  2. 关键伴随症状(按系统筛查):
  • 呼吸道:咳嗽、流涕、气促?—— 指向呼吸道感染。
  • 泌尿系(重要!):尤其针对无呼吸道症状的2岁以下婴幼儿,必问 排尿哭闹、尿味、尿色。—— 警惕尿路感染。
  • 消化道:呕吐、腹泻、腹痛?—— 指向肠胃炎。
  • 神经系统: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惊厥?— 警惕中枢感染。
  • 骨骼关节:活动障碍、拒动、关节肿痛?— 警惕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

3.关键流行病学:接触史(人、动物)、旅游史、用药史(药物热可能)。

第三步:精准体检——验证假设,发现隐匿体征 (2分钟)。病史给了我假设,体检就是去验证它,并发现孩子不会告诉你的体征。

1.必查项目:

  1. 精确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2. 咽喉部:有无充血、疱疹、脓点。
  3. 胸部听诊:有无喘鸣音、湿啰音。
  4. 腹部触诊:有无肝脾肿大、压痛。
  5. 神经系统检查:前囟(婴儿)、颈项强直、布氏/克氏征。

2.重点排查(根据怀疑):

  • 怀疑川崎病:仔细检查眼结膜、口唇、皮疹、指端、颈部淋巴结。
  • 怀疑脑膜炎:系统进行脑膜刺激征检查。
  • 怀疑关节感染:仔细检查各关节,对比双侧活动度。


第四步:辅助检查与决策——将线索拼成完整的图。经过前三步,我心中已有初步诊断排序。辅助检查是用来证实、排除或发现未知问题的。

1. 初步检查(常规武器):

  • 血常规 + CRP:初步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PCT(降钙素原) 在鉴别严重细菌感染方面特异性更高。
  • 尿常规:对于无明确感染灶的发热婴幼儿,这是“规定动作”,是排除尿路感染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2. 针对性检查(精确制导):

  • 胸片:怀疑肺炎时。
  • 病原学检查:流感/新冠抗原、支原体抗体、血培养等。
  • 超声:怀疑腹腔脓肿、关节积液、川崎病冠脉病变时。
  • 腰穿:任何无法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应积极进行。

3. 治疗决策与沟通:

  1. 对症:向家长解释,退热首要目标是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降温。
  2. 抗感染:严格把握指征。避免抗生素滥用。
  3. 明确诊断:收治入院或门诊随访。
  4. 清晰告知:向家长交代病情、诊断、治疗方案,以及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复诊” 的警示症状。




先救命,再治病。 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20251221。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1).pdf (1.11 MB)
泌尿系感染 (140)
川崎病 (86)
小儿发热 (25)
小儿热惊厥 (19)
10 14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