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图谱|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是由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发疹性皮肤病。
其临床的特征为面颊部水肿性红斑和躯干部花边状或者网状斑丘疹,这种的病是自限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有些病人可以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症状
1、前驱症状:潜伏期5~14天,儿童常在发疹前2天出现前驱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有时可有咽痛、呕吐、肌痛、腹泻、咳嗽、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2、皮损特征:皮疹首先于两侧面颊部发生水肿性融合成片的红斑,蝶形分布,境界清楚,鼻、眼及口周无红斑,外观呈特征性“拍红性面颊”,红斑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境界清楚的对称性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掌跖亦可受累,经6~10天后,皮疹渐消退,往往中心部分先消退呈一红色小环,有时邻近的环可以互相连接呈多环形或轮回状,皮疹消退次序和其出现先后次序相同,消退后不留痕迹。
3、其他:部分病例可有扁桃体肿大,若发生于成人,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等,尤其是妇女更易发生瘙痒及游走性关节炎。

病因
细小病毒B19是引起传染性红斑的原因,是目前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小病毒。
检查
1、血常规检查:医生会通过手臂静脉采血进行化验,观察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疾病,传染性红斑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晚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病毒核酸检查:医生会采用PCR或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患者血液或骨髓中病毒DNA,从而帮助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关节破坏表现,患者并发心脏病变时可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妊娠期妇女疑似B19感染时,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
4、病理检查:医生会从患者皮疹周围皮肤取下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传染性红斑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呈慢性炎症改变,无特异性,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在血管、毛囊和汗腺周围有组织细胞浸润。
治疗
1、药物治疗:局部可给予炉甘石洗剂以安抚止痒,口服用药如异丙嗪、氯苯那敏等,可以帮助缓解皮损引起的瘙痒症状,对于成年人出现关节痛症状时,可予以患者止痛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治疗周期:传染性红斑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事项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常。
2、存在瘙痒、烧灼感时避免搔抓,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
3、注意局部的清洁,穿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摩擦皮损,防止继发感染。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患病期间应进行隔离至皮疹完全消退。
6、保持周围环境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安静,有利于患者休息。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