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图谱|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共同病原体;原发感染表现为水痘(varicella),潜伏在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再度活化则引起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病因和发病机制】
VZV 为人疱疹病毒Ⅲ型(HHV-3),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性。
人是VZV的唯一宿主。病毒首先进入上呼吸道黏膜,在局部增殖并进入血液形成初次病毒血症,然后VZV 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复制并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播散到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空泡变性形成水疱,这是病毒引起水痘的过程。水痘痊愈后,仍有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某些因素(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病后虚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表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痊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一般不会再发。
【临床表现】
1.水痘 儿童多见,平均潜伏期14天,皮损首先发生于头面部,然后扩展到躯干和四肢近端,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皮损最初为红色斑疹,逐渐变为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1~2周结痂脱落(图10-2)。患者可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肺炎、脑炎、变异性水痘综合征等。

2.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乏力、发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可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皮损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脑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常先出现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图10-3A)。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较重。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带状疱疹的皮损表现多种多样,与患者抵抗力差异有关,有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等。

3.带状疱疹的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致,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图10-3B),还可波及眼底引起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
(2)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播散性带状疱疹(disseminated herpes zoster):指在受累的皮节外出现20个以上的皮损,主要见于机体抵抗力严重低下的患者。
4.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 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统称ZAP。带状疱疹皮损痊愈后神经痛持续存在者,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用PCR 检测 VZV DNA和病毒培养确诊。
水痘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痒疹鉴别。
带状疱疹早期应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胆囊炎、阑尾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偏头痛等进行鉴别,发疹后需要与单纯疱疹、脓疱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1.水痘 水痘可以通过VZV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感染,有效率达到80%,特别是高危人群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发生率。隔离水痘患者是控制水痘传播的有效手段。
病程有自限性,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出疹后24~72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水痘的严重程度并缩短病程,2岁以上儿童可选用阿昔洛韦。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痒等。外用药物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乳膏。
2.带状疱疹 本病具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1)系统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通常在发疹后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溴夫定(brivudine)。
2)镇静止痛:急性期疼痛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选择单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
3)糖皮质激素: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期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病程,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可口服泼尼松,疗程1周左右。
(2)外用药物治疗:以抗病毒、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
(3)物理治疗: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可促进水疱干涸结痂,缓解疼痛。
链接:干货|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吐血整理,分享
整理自:皮肤性病诊第九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5 · 浏览 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