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尚存,难道饥饿是最好的补药
断食正期第七日,饮梨汁及盐汤,午后精神甚佳,耳目聪明,头脑爽快,刻印一枚“一息尚存”。这是电影《一轮明月》中的独白,出自弘一法师出家前的《断食日志》。日志记录了他断食的方法和感受,从饥肠辘辘,到腹中如火焚,到熊熊燃,到干燥减少,最后腹中舒泰。窃以为,一息尚存描述了大师体会到的身心愉悦。
那么,断食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呢?201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ging, and Disease。文章认为,间歇性禁食可预防/改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癌症等。
西医体系是强调析因求证的,很少有哪种干预手段有如此广泛的效应。这似乎说明了,我们目前的一日三餐、顿顿吃饱、外加零食的饮食习惯不符合生理。智人的历史20~30万年了,像现在吃的这么多这么好,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严重超越了身体的进化速度。我们的祖先食物稀疏匮乏,经常饥肠辘辘,适应饥饿才能更好的生存。几千年的时间很难让身体调整过来。
研究表明,适度饥饿可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神经内分泌递质,发挥上述有益健康的效应。这种递质是内源性的、机体自己产生的、有益效应又这么广泛。难道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补药吗。
我们来看看果蝇试验(Circadian autophagy drives iTRF-mediated longevity)。研究者将果蝇分为4组:第一组每天24小时无限供应食物;第二组供应时间减少一半;第三组每隔一天饿24小时;第四组模拟间歇性禁食,即头一天有4个小时可以吃东西,剩下20小时不能吃,次日恢复正常饮食,余类推。结果发现,第四组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雌性延长18%,雄性延长13%,此外肌肉和神经元功能也增强。后续的研究证明,间歇禁食的保护作用是由于启动了细胞自噬而产生的。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晚上禁食或午餐前后开始禁食的果蝇,寿命才延长,而白天禁食晚上吃东西的果蝇寿命没有改变。



和一切医疗干预一样,间歇性断食也是有不良反应的,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掌握节奏和力度。
作者简介:李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lizhisoochow@suda.edu.cn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