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onlySearchIcon

玫瑰痤疮 相关医学资讯

【角膜病讨论】酒渣鼻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前几天出门诊时看的患者,主诉为双眼畏光流泪,视力双眼1.0,睫状充血,下方角膜周边浸润灶,角膜后kp(-),瞳孔对光反射灵敏。颜面部多处局限隆起红色丘疹,刚看过皮肤科是酒渣鼻性皮炎。我怀疑眼部

面部反复红斑、丘疱疹一年余---玫瑰痤疮

女,45岁,反复无名原因的发红,起丘疱疹1年左右,无明显不适。请各位发表您的诊断意见,治疗?一周后补治疗过程,康复后照片大家眼力都很棒,就是玫瑰痤疮,用药就是指南里面推荐的多西环素片,复方

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治疗玫瑰痤疮的经验?

中国指南里推荐了羟氯喹,等级A,可是国外指南没有推荐羟氯喹的,想问下各位老师有没有给玫瑰痤疮的患者使用过的?效果好不好呀?

重要进展!从基础到临床,水杨酸开启玫瑰痤疮治疗新视界

玫瑰痤疮概述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包括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包和鼻赘形成等[1]。一大特征是其病程中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常见的激发因素包括温度升高和情绪波动等,可导致病情

联合疗法治疗痤疮、酒渣鼻 6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瑞贤,孙国强 关键词 联合疗法 笔者1988年6月至今应用联合疗法治疗600例痤 疮、酒渣鼻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来源于门诊病人,均完 成

【求助】酒渣鼻中晚期,求大神指导

本人28岁,按照分期发现自己大致已到中晚期,如图,已有十年左右,曾中医治疗无明显效果。西医尝试过光子治疗,外用过甲硝唑凝胶,维A酸软膏,口服过维生素B6。但症状反复,最近又加重,求大神指个明路啊,这个

罕见并发症:微针射频致玫瑰痤疮 1 例

症,最近也用来治疗玫瑰痤疮。已证明, FMR 可以用于减轻玫瑰痤疮的炎症及毛细血管增生。但是,来自于土耳其伊斯兰布尔花园城市大学医学院皮肤科的 Ezgi 教授近期报道了 1 例患者,在用 FMR 治疗皮肤

病例分享丨累及眼睑的老年玫瑰痤疮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57简要病史:面部丘脓疱3年余,近三月加重并出现痒痛来诊。体格检查:颜面部红斑斑块、粉刺,丘疹、脓疱并存,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无临床诊断:玫瑰痤疮、另外赞同楼下其他老师诊断

改变由你见证 | 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案例深度解析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与尝试,通常认为玫瑰痤疮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神经血管

痤疮与玫瑰痤疮图谱[玫瑰][鼓掌]

【求助】酒糟鼻 反复起大炎性丘疹

1年前至今鼻子反复长大丘疹,随之红 肿 现在几乎每周必长,我吃过中药 用过甲硝唑内外用,氯霉素溶液都没效果 最近查了查幽门螺旋菌 数值为0,没查螨虫,求治疗方向 有轻生念头,求求老师们帮帮我

【 求助】酒糟鼻五锋刀治疗

有那位对五锋刀治疗有经验,请指教以下好吗?单纯增生性鼻赘如何处理呢?是手术皮下削除还是结合五锋刀?接触这类病人很少,问题很幼稚,见笑了。

【共享】中医外科6版-"酒渣鼻"课件

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0420401997922747 提取码 0420401997922747 提取文件

【资料】治疗玫瑰痤疮的最新外用药和系统疗法

治疗玫瑰痤疮的最新外用药和系统疗法(摘译:qlsun)原文:: 8 Jun 2009摘译:qlsun关键词:壬二酸、多西环素、甲硝唑、玫瑰痤疮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采取的治疗都是对症

干咳 3 个月,他长出了「酒糟鼻」(15楼公布答案)

选项吧。A、结节病B、单纯疱疹C、支原体肺炎D、梅毒E、盘状狼疮大佬们谁能解读下这个「酒糟鼻」?ps. 浏览网页看到的病例,来源未知

请教皮肤科各位专家同仁:酒渣鼻有效治疗方法(在线等)

:?):?) 本人患酒渣鼻4-5年了吧,开始鼻部偶尔红一次,带有脓头,我经常用无菌针头挑破,消消毒,平常经常涂抹新肤螨灵霜,一般几天就好了,现在红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基本处于持续充血状态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

【分享】眼红斑痤疮的研究进展

ronger5768948@sohu.com密码000000邮件11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持久性红斑及潮红专家共识

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广泛用于皮肤美容。有证据表明,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潮红及持续性红斑,但对治疗浓度、剂量、操作方法、疗程、治疗间隔等均存在差异。中华医学会皮肤

联合疗法治疗痤疮、酒渣鼻 6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瑞贤,孙国强 关键词 联合疗法 笔者1988年6月至今应用联合疗法治疗600例痤 疮、酒渣鼻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来源于门诊病人,均完 成

更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