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面临泄密风险
外商纷纷涉足中药饮片生产
禁止投资条例成为一纸空文
事实上,国家对于中药炮制技术的保护是有章可循的。在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公布、于2002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禁止外商投资“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麝香、甘草、黄麻草等)”以及“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而且由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技部颁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也被列入禁止出口范畴。
有关人士表示,对中药祖传秘方和一些饮片炮制技术进行保护,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保护还是要靠法律。由于流传下来的炮制技术有许多地方不符合法律条件,只好通过人为来保护,禁止外商投资。
然而据记者多方了解,各地似乎并未严格执行国家的这些规定。仅在有“药都”之称的河北安国,就有中美合资的“美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香港、日本客商独资兴办的“新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香港客商独资兴办的“祁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港商与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合资的“祁新中药颗粒饮片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公司从事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在美威公司的网站宣传中,明确写着“公司设有初选、炮制、净选、粉碎(颗粒)、包装五个生产车间”的字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肯定离不开炮制,因为生药是不能入药的。
这些外资企业当中,声势、规模最大的当数日本的津村制药。中药在日本被称为汉方药,津村则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据该公司宣传部长太宰俊造介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其中津村一家就占有78%的市场份额。然而狭小的日本市场显然无法满足津村的胃口,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广大的中国市场。目前,津村已经在中国的上海、深圳、四川、吉林、安徽、河北等六省市开设了六家分公司,其中,津村制药在2001年与中国上海药材公司合资建立的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中,津村药业以63%以上的绝大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中药企业。2003年10月30日,上海津村制药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兴建的工厂竣工投产。太宰俊造表示,津村计划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销售汉方药。这标志着津村新的中国战略开始实施,即把生产和销售的重点放在中国。
核心炮制技术面临泄密风险
中药饮片业会否步景泰蓝后尘
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是由于没有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致使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景泰蓝技术专利等被外国抢注就是最为明显得例子,虽然景泰蓝的“技术源头”在我国,但现在景泰蓝制作技术最好的国家却是日本。我们民族的精髓被别人利用、包装后重新打回市场,争夺着我们的市场份额与手中的钞票。专家认为,如果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洋中药”打败本土中药就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正在加快,各地积极引进外资、努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然而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更要提高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意识。有的传统产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将技术投入作为引资的条件,但对技术没有申请任何国内、国外的专利保护,也没有在合同及实际操作中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强有力的保护。往往由于疏于防范而被外方掌握了关键技术,使得外方在没有中方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生产,中方从此丧失了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
有关专家认为,为了防范这类技术流失风险,国内企业应当对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考虑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多种保护形式。采取专利保护的,应积极将相关的技术方案在国内以及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申请专利,同时应适当保留在产品工艺、最佳实施效果方面的技术秘密;而对于不适应专利保护或不愿采取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做好保密工作、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一位老专家告诉记者,他曾经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经常会碰到有国外学者企图详细了解某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他总是采取含糊的说法一语带过。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个业内人士都能有他的这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在金钱、待遇等诱惑下。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有一句名言:“保住了秘密就保住了市场”。据说其神秘配方全世界只有4个人知道,一直作为最高机密加以保守。至今可口可乐公司仍牢牢掌握着世界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样,保持中药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加强中药特定制药技术的保密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至关重要。
北京现代商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