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膨胀纹(striae distensae)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膨胀纹多见于青春期体重增长迅速、妊娠、哺乳、Cushing综合征以及长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另外,亦见于糖尿病、慢性感染尤其结核病,偶见于肠伤寒等传染病或恶性肿瘤。本病发生和肾上腺分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过多有关,皮肤受牵伸或外伤仅是影响皮损分布的诱因。
膨胀纹的发病机理目前已经比较明确,是因真皮层弹性纤维断裂所致。引起弹性纤维断裂的原因有:
1、青春期快速发育,弹性纤维的生成小于机体的发育速度,弹性纤维被撕断;
2、肥胖,过度肥胖时弹性纤维被撕断;
3、某些内分泌疾病,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弹性纤维分解而断裂(糖皮质激素可以促使蛋白质纤维分解);
4、口服某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弹性纤维分解而断裂;
5、长期外用激素类外用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弹性纤维被分解而断裂;
6、其它各种因素导致的弹性纤维断裂分解。
膨胀纹也可由减肥引起,肥胖时脂肪沉积使皮肤扩张,当减肥后,扩张的皮肤萎缩,从而出现一些花纹。
二、一般病理表现
a急性期表皮萎缩,真皮变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均质化、淡染,
b 早期真皮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c 较陈旧的皮损,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再生,形成与皮肤平行排列的较直胶原束,杂有许多直而细的新生弹力纤维。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大腿内侧、腰腹部等部位,皮损呈境界清楚的波浪形条纹状萎缩,初起微高,色淡红或紫红,渐转苍白色,一般出现有多条,触之有柔软凹陷感,一般不消退,无自觉症状。
1、青春期萎缩纹:不但女性有,男性也有,它是健康男女青少年发育时期的一种生理现象。出现的时间一般大都在阴毛长出以后,而且大都与“青春痘”同时出现。男性大多出现在大腿的内外侧及腰部,女性则主要发生在下腹部、大腿、臀部、乳房等处。萎缩纹初起时,略高于皮面,以后逐渐变为平行排列的不规则的条纹状或带子状皮肤凹陷,凹陷处皮肤变薄,表面发亮,长达数厘米,宽约1厘米,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紫色。半年至两年后,大部分变为色泽与肤色接近的浅色痕迹,可能长时间不消退,也有的过了青春期会慢慢淡化、消失。
2、妊娠纹:妇女怀孕五六个月内出现,位置主要在腹壁上。它的大小、长短不一,呈波浪形,一般为粉红色或紫红色,并会有色素沉着。分娩后可变为银白色。
3、Cushing综合征或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的膨胀纹:较粗大,范围广,可累及面部及其他部位。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皮损特点、既往药物使用史等不难找出病因,从而确定系青春期萎缩纹、妊娠纹,还是Cushing综合征或类固醇激素所致的膨胀纹。
五、治疗
膨胀纹对健康一般无大的影响,所以无须特殊治疗。但如果是由于内分泌疾病、滥用激素而造成的,则应该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膨胀纹由于是皮肤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发生断裂而引起的,故属于瘢痕的一种。作为瘢痕,膨胀纹的修复需要时间来抚平,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仅几个月就变淡消失了,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仍没有特效药能迅速去瘢不留痕。因此膨胀纹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也不主张进行治疗。
若患者为了美观需要治疗时,则应该明确治疗的目的:首先要恢复皮肤的正常颜色,其次是要消除膨胀纹的皱纹纸样外观。而且治疗应在患者身体发育基本定型或基础病控制稳定后进行,同时告诫患者,一定要长期坚持治疗直至膨胀纹变淡为止。方法上,可外用维甲酸、肝素、透明质酸、维生素E之类的药物,并配合物理治疗(如局部按摩、封包等),以期最大程度地使药物渗透入真皮层,改善局部皮肤的营养供应,加速断裂纤维吸收,促进新陈谢,增强皮肤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缩短纹理自然变化的过程。也有的学者主张初期膨胀纹红色的使用血管激光仪进行治疗,后期萎缩的病变则利用Er-Yag激光或crystal磨削进行治疗。
附:膨胀纹典型图片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093